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中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亦展示了中华文明的魅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元旦的《人民日报》社论提出了全国人民的三项伟大任务: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斗争;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此时,中国已经具备了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的国内条件,还需要争取的就是有利的国际条件,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

——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

材料二   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该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启示,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与新的动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不利国际条件,并简述50年代中国在争取“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的外交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一带一路”外交贡献为例,分析说明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变成更具影响力的推动者。
2 . 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四个‘互’字,一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使新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B.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C.体现“一边倒”的和平外交方针D.取代国际法在世界上的地位
3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可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前一个时期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下列外交成就具有这种意义的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推动印度支那问题政治解决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二年,是调整国内各项政策的一年,也是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的一年。这一年,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和周恩来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实现了国家对外关系的前所未有的突破。-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中午,尼克松总统和夫人、国务卿罗杰斯和总统助理基辛格一行抵达北京机场。周恩来、叶剑英等到机场欢迎。二月二十七日,中美联合公报终于谈定。二十八日,公报在上海发表。

——逄先知《毛泽东传》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开始把精力转移到国内建设上来,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也出现了有利于和平的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派出代表团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停战协议的达成。

——夏莉萍《当代中国外交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1972年我国在外交上作出的重要决策及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日内瓦会议召开的时间。概述中国成功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在日伪军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之下,加上华北地区连年遭受水、旱、虫等自然灾害,各抗日根据地的面积日益缩小,很多根据地的面积都缩小了1/31/2,……而在这种情况下,各根据地的脱产人员猛增,党政军学脱产人员数量大大超过了中央规定的不能多于人口总数3%的比例,实际已达到了5.4%。

——臧运祜《关于“精兵简政”的再研究》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是复杂的。在国际上,美帝国主义在政治上,采取不承认政策;在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的政策;军事上对我国大陆实行军事封锁和包围,19506月发动朝鲜战争……派第七舰队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并积极策动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另一方面,由于战争仍在进行,军费开支巨大,这就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加之投机资本的破坏活动,使国家财政经济面临着严重困难。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政权还不稳定,急需国际上的承认和支持,迫切需要国际援助。

——摘自人民网相关资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结合所学概述中共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针对当时国际形势制定的三大外交方针,并概述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政权所采取的一系列紧迫和必要的重大决策。
2021-06-26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21年6月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模拟联考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说:“传统儒学强调的最高境界是为全社会明道立法、制礼作乐。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立意为国际社会“明道立法、制礼作乐。”下列新中国外交活动中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B.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021-05-21更新 | 455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押题模拟暨选考意向导引卷历史学科试题
7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完整提出,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力图打破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B.承认了世界的多样性包容性
C.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立D.有利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8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长期以来的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它的首次提出是在
A.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
B.1955年万隆会议上
C.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
2019-08-2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浙江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9 .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以下他参与的重大事件和决策,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领导南昌起义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10 . 1954年6月29日,中国和缅甸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称:“两国总理同意这些原则也应该是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声明中的“这些原则”是指
A.“一个中国”原则
B.结伴而不结盟原则
C.“求同存异”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