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基础薄弱,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是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但在工业化道路探索过程中,造成了生产力释放受阻、农业和商业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这有违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特征,其发展战略亟须调整。在这一阶段的后期,中国就已经开始探索中国式的工业化模式,1954年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心在“中国式”,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道路自信,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追随者,而是已经实现了超越,成为并列式的存在。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材料二:世界主要现代化道路简表

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价值取向对外关系
西方现代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战争、殖民、掠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丛林法则
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国沙文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人民为中心,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争霸、和平相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自拟一则论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武装起义胜利后的第二天,列宁亲自起草《土地法令草案》,并领导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土地法令》。该法令文本中还附有一份以242份地方农民委托书为基础而拟定的《农民的土地问题委托书》。该委托书提出,一切土地“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土地应当平均使用”。

——摘编自俞良早《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材料二   1927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通过了加快农业集体化的决议,确定了农民自愿参加集体化的原则。1937年年底,93%的农户已经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化的耕地面积达99.1%。随着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制造厂和哈尔科夫拖拉机制造厂等先后投产,到1937年,366千多台拖拉机被农民们迎入集体农庄。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谷物收割与播种的43%和56%、秋耕的71%、翻种的83%均是以机械化完成的。1928-1937年,苏联商品粮占粮食总产量比例成倍增加。然而,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的“左”倾冒进倾向和消灭富农运动,侵害了农民的利益。

——摘编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历史》(纪录片文案)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土地法令》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以下为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的口述历史著作《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     
受访者:
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1918年出生于克里沃舍伊诺村。
访谈内容:
1931和1932年的收成非常糟糕。然而,国家在1932至1933年的采购量,反而是1929和1930两个丰收年的两倍多。生活在饥荒地区的高达7000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因为其中很多人的死亡并未登记在册。
A.经济大危机影响苏联经济发展B.斯大林模式未能促进苏联经济的发展
C.新经济政策引发苏联严重饥荒D.苏联已出现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
2024-05-2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斯大林认为工业化的中心就是优先发展(     
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交通运输业
2024-05-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表出自孙家恒、孙秀峰主编《苏联对外经济贸易》。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年代193019311932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391940
外贸
总额
164315021002661.8510.3477.4485.4523.7475.1271.4485.2
A.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B.服务于战争的需要
C.以满足国内需求为目标D.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2024-05-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如图是苏联(1929—1932年)机器设备进口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     

A.借西方经济危机之机加速工业化B.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国
C.国家建设中相对忽视轻工业发展D.社会经济的恢复进程十分缓慢
7 . 苏联历史上的几位主要领导人的先后更替,正确的应该是(     )
A.列宁一斯大林一赫鲁晓夫一勃列日涅夫一 戈尔巴乔夫
B.列宁—赫鲁晓夫一斯大林—勃列日涅夫一戈尔巴乔夫
C.列宁一斯大林一赫鲁晓夫一戈尔巴乔夫一勃列日涅夫
D.列宁一赫鲁晓夫一斯大林一戈尔巴乔夫一勃列 日涅夫
2024-05-0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试卷(专家版二)历史试题
8 . 1931年苏联粮食产量是694.8亿千克,1931年出口粮食518亿千克。而在上一年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粮食出口483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B.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2024-04-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1928—1939年苏联农业中拖拉机总数统计(单位:千台)。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时间

数量

时间

数量

时间

数量

1928年

18.5

1932年

148.3

1936年

511.5

1929年

61.7

1933年

213.9

1937年

560.6

1930年

66.9

1934年

297.5

1938年

617.9

1931年

123.3

1935年

412.3

1939年

647.2

A.农业普及机械化生产B.工农业比例趋于合理
C.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D.集体农场的规模扩大
10 . 20世纪60年代,苏联立项拍摄电影《战争与和平》。在文化部长福尔采娃牵头下,工业部调配40家企业专门生产博物馆无法提供的易损瓷器和丝织品:罗蒙诺索夫瓷器厂据18世纪图纸重新开窑;轻工部门顶着原料压力制作出9000套西装、11000件纱衣、12000顶帽子和20万颗纽扣;女子宫廷礼服完全采用手工缝制。这说明了(       
A.苏联的工业发展日趋平衡B.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竞争激烈
C.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转逻辑D.行政部门对市场的强力控制
2024-04-1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 湖南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