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古代菲律宾使用过一种名为“巴伊巴音”的文字,和东南亚多种文字一样,是由南印度婆罗米字母演化而来的;越南北部发现了改编后的《罗摩衍那》的口头文本,把安南(今越南)变成了十车王的阿耶陀国(中印度古国)。该学者意在说明(     
A.东南亚难以创造出独特的文明形态B.古印度文明体现出开放包容的特性
C.印度文化对东南亚具有重要的影响D.古印度文明推动东南亚的人口迁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根据如图信息判断,该帝国是(       
9世纪建立基辅罗斯公国;13世纪被蒙古征服并统治;16世纪建立统一集权国家;17世纪建立地跨欧亚帝国
A.阿拉伯帝国B.俄罗斯帝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1937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占比图。其中,②代表的国家工业占比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新科技革命的推动B.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D.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4 . 如图中所示的四个国家在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①君主立宪制确立促进了国家统一B.②议会产生国家实际最高行政首脑
C.③通过自上而下改革摆脱殖民统治D.④通过特辖领地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商品帝国》一书中,作者举例谈道,仅番薯这样一种作物,在传入中国后就使得承载的人口大幅增长,还让农村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参与到培育蚕丝、采摘茶叶、种植糖料作物之中,生产中国明朝后期和清代用来出口的商品。这说明该时期(       
A.列强通过丝路贸易掠夺中国B.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主动权D.世界市场的拓展影响明清对外贸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赫鲁晓夫已经正式批准了民主德国关于柏林墙的修筑和边境封锁,但他再次强调这只是一次防御措施。正如在一次私人会谈中他告诉民主德国领导人,民主德国“不得越雷池一步,绝对不能侵占西柏林的领土。”这表明(       
A.苏联军事实力落后于美国B.民主德国意图占领西柏林的领地
C.苏联与民主德国之间关系平等D.冷战对峙中对抗与妥协并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40年,陕甘宁边区在绥远等地安排灾民兴修道路和水利工程,支出5万多元,救济了灾民3000多人;在农村则给难民无偿分配荒地并帮助其解决农具、籽种。这些举措(       
A.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B.配合了根据地的土地改革
C.表明以工代赈是救济灾民主要手段D.维护了根据地社会的稳定
8 . 探究秦朝短命而亡是历代的热点话题。以下是不同时代文人的观点。影响以下历史认识的主导因素是(       

作者

观点

出处

贾谊(前200—前168年)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

杜牧(803—852年)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阿房宫赋》

苏轼(1037—1101年)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召怨天下”

《上神宗皇帝书》

A.思想认同B.史料来源C.研究视角D.主观动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某一历史时期政权并立图。图中甲、乙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A.金、西夏B.辽、金C.辽、西夏D.辽、吐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大运河(宁波段)/三江口
“海外杂国,贾舶交至”

——(南宋)《四明志》

2:萧甬铁路慈溪(今慈城)火车站
1910年,浙江绅商倡募股款,抵制清廷与英国签订的借款合约,清廷迫于压力,由商办浙江省铁路有限公司兴筑萧甬铁路。
1913年,宁波至曹娥段完工。
1937年,萧山至曹娥段铺通。
1938年,为防日军进犯,拆除萧甬线轨道。
1953年,萧甬铁路重建,1959年全线通车。

——摘编自钱起远主编《宁波市交通志》

32023年宁波公交网络示意图
宁波建设“八横八纵”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并以绿道串联起沿线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号召居民绿色出行,缓解核心区域拥堵压力。

——摘自“浙江政务服务网”

根据材料提取关联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交通与社会变迁”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