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东西方文明的源头

材料一


(1)识读材料一,它们所描述的景象反映了什么相同的社会氛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思想家对“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思考有何不同?

主题二东西方文明的相遇

材料二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

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

——摘编自《清史编年》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北。朕披阅表文,词意肫垦,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示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成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摘编自《清实录》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英两国在对待通商问题上体现出怎样不同的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主题三东西方的文明发展观

材料三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塞缪尔·亨廷顿

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及走向,费孝通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两人的文明发展观各是什么?试各举一例说明。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子•任法》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1)依据材料一,比较管子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认识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 . 在对“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某班同学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的。

方法一   史料研习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欧阳修《新唐书·职官志》

材料二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啸亭杂录》


(1)材料一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方法二   规律认识


(2)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方法三   观点探讨

材料三   皇权至高无上而无所不统的属性,使得全体臣民都是皇权统治和奴役的对象,没有平等可言。在皇帝制度创立后的历史中,皇权意识不断地膨胀却缺乏对其应有的制约与限制。正因为如此,在历史上才会出现不少皇帝滥用权力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赵斌《浅析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利与弊》


(3)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皇帝制度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体制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成一种稳定的机制。毕竟世界上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这部分是因为美苏同时拥有核武器。由于两大对立阵营间可能爆发战争的唯一形式是核战争,而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在一场核战争中毁灭自身及其盟国,因此“恐怖的平衡”就变为“长期的和平”。
——美国哈佛大学阿基拉·艾里伊
材料二:雅尔塔体系的基础是大国合作,它主要是通过雅尔塔体系所创立的“大国间相互制约的和平机制”,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表决程序来实现的。这一机制在冷战中没有改变,在冷战结束后也没有改变。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加快,所谓“全球化”,并不是一体化,而是指“强化了的国际间的相互依存”。世界各国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雅尔塔体系的重要支柱——联合国无论是在冷战结束前还是冷战结束后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恐怖的平衡”和“长期的和平”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
⑵有人认为冷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并没有崩溃,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认识
2011-05-25更新 | 4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诞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是l3个邦国之间的联盟。国家无权制定统一关税,不掌握军队,没有统一的宪法。各邦拥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力,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各邦之间互设关卡。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八款规定:合众国国会有征税.发兵.发行纸币.制定工商业政策.建立军队.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决定对外和战.管理对外贸易等权力;第一条第十款规定:各州无权自行发行货币.征收关税.保有军队.宣战.媾和.外交等。材料三本宪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权,均属于……合众国国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众两院可各自反对对方所提法令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四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主要国家权力。各州仍拥有对本州人民直接管理的权力,人民选举国会议员的资格仍由各州来决定。

材料五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

(1)据材料一.二,与邦联制相比,联邦制有何变化?简析联邦制确立的必要性。

(2)材料三.四从哪两方面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这一原则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怎样体现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