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下图所反映的近代中国政治发展演变的主题线索是
A.开眼看世界B.侵略与抗争C.自强与改良D.探索近代化
2 . 理清历史发展线索与把握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面。依据如图显示的内容,空格处应依次填入

①世卿世禄   ②门第族望   ③文化文章   ④才能道德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
2019-12-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礼仪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及其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二   

材料三   以往,很多学者把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概括其总趋势。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根据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整理,能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中日甲午战争的起讫时间。根据材料线索,举一例与甲午战争相关的民众自发抗争事件及其两位领导人。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并指出其所体现的核心主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为赢得更多的国际空间,先后提出了“一边倒”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践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有哪些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