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图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结构图,图示内容反映出我国(     
A.民主的内容有了新的调整B.人民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C.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D.新时期民主政治日益发展
2022-12-03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罗斯福认为,“朝鲜人民还没有能力实行和维持独立政府,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美苏矛盾加剧后,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分裂局面正式确定后,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而在亚洲更为注重中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决定介入。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

——摘编自吴文兵《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改编自2002年墨西哥《环球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美国对朝政策转变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格局所呈现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图示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
3 . 近代历史上中国共开放通商口岸100多个。下列两幅近代通商口岸示意图的变化反映出中国
A.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B.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C.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D.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2021-12-23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美国、乙是苏联、丙是中国B.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C.甲是苏联、乙是中国、丙是美国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2021-12-09更新 | 664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鼎三年,汉武帝将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的十余个侯国一次性迁出,重新安置于太行山以东地区,此后太行山以西地区不再分封侯国(下图)。汉武帝此举的目的是

黄河及太行山脉示意图
A.大力削弱王国势力B.维护中央王朝安全
C.逐步废除分封制度D.加快推行郡县制度
6 . 示意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历史现象。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解释准确的是
A.强化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增强了诸侯势力D.扩大了王国疆域
8 . 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B.其焦点表现为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形式的斗争、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
C.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D.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6-11-27更新 | 283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郎溪中学高一下期返校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