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一历史事件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作为冷战期间苏美两强激烈的对抗,50年来,这一事件不断地被人提起,也被人反复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事件的解决,避免了美苏两强走向最终的核摊牌,也保证了冷战的和平结束。今天,虽然核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但是这一事件对于外交政策制定者们来说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背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可以得出哪些重要启示。
2022-03-1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广南县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3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概述美国政府发行这两张邮票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因素。
2022-02-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广南县第二中学校2021-2022年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签订于哪--年?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2)图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中国社会性质又有何变化?
(3)图三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有何主要影响?
(4)1840年至1901年间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及迫签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2-04-05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十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列强在蒙古、西藏、新疆地区策划分裂活动,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开始出现。中华民国成立后,“五族共和”成为传诵一时的口号。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第一次使用了“民族复兴”一词,并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1935年国民政府设立民族扫墓节,1937年国共合祭黄帝陵。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二 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奋起抗英;中法战争中,冯子材以七十高龄和法军拼杀;甲午战争时,邓世昌血染黄海。为改变中国现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把轮船、火车、手表、望远镜等西洋技术看成“正正堂堂之技”。郑观应主张“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康有为发表的《物质救国论》,界定了“物质学”即科学的概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李大钊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以救治国人心理上、思想上的疾病……

——摘编自缪克成主编《民族精神》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华民族观念变迁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董仲舒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主张德主而刑辅董仲舒主张司法中以儒家经典为指导,经律相矛盾时不惜以经破律。春秋决狱的特点是以经断狱原心定罪,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在董仲舒看来,社会上的君臣民等级制都是天意的体现。三纲五常是上天赋予人类必须服从的美德,否则就是犯罪,皇帝就可代天刑罚,皇帝既然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故口含天宪,言出即法。

——摘编自李文兰《试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

材料二: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的法学家。他认同自然法源于自然的观点,并指出由于自然法具有至上性,依照自然的强制力实现和高于一切人定法,因而普遍存在,永恒不变,西塞罗主张,一切人的平等是基于理性的平等,尽管人与人在知识、财产和社会地位上存在差别,但是,他们都具有推测、阐述、综合和做结论的智慧,这是人类理性所公有的。其次,他还认为法律应当具有权威性,法律的至高无上决定了它必须得到有效执行。

——摘编自孙银龙等《论西塞罗的法律思想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和西塞罗的法治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治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6 . 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某一时期表示:“武汉已为我抗战之政治经济及资源之中枢,故其得失关系至巨。应战于武汉之远方,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是为上策。”这一认识提出的主要背景是
A.南京政府的沦陷
B.武汉会战的展开
C.枣宜会战的进行
D.百团大战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
A.背景:汉承秦制,加强中央集权
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历史传统
C.结果:尾大不掉,导致七国之乱
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
8 .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这一外交政策的背景不包括
A.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日增
B.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C.中美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9 . 关于下列两幅图的历史信息叙述完全错误的一组是

①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召开
②都有亚非拉国家参加
③都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精神
④都主张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⑤中国在会议上都与更多的国家增进了了解,发展了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10 . 如图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典礼演出上发表讲话时拍摄的、以林肯纪念雕像为背景的照片,被称为具有深刻历史寓意的“千古绝唱”。这张照片的深刻历史寓意是
A.黑人正式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一员
B.两者都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C.奥巴马直接受益于林肯废除黑人奴隶的政策
D.美国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