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10 道试题
1 . 黄河含沙量高达40%以上,黄河泛滥之患与河沙肥沃之福相伴,由国家组织修建或维护大规模的防洪系统和小规模、家庭拥有的灌溉系统的结合,塑造了古代中国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模式。据此可知,古代中国(     
A.政治经济结构有其合理性B.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C.自然环境决定了制度选择D.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2024-05-15更新 | 3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沿用分封制B.推广郡县制
C.采用郡国并行制D.建立省制
2024-04-10更新 | 80次组卷 | 2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朝把全国分为36郡,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一郡之内辖若干县,设县令、县尉、县丞,一县之内分为若干乡,乡设三老、啬夫、游徼,乡之下有里、亭、邮等。据此可知,秦朝(     
A.机构设置繁杂导致效率低下B.注重机构间的分权制衡
C.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D.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4 . 秦朝时百姓的户籍、征收的粮食都以县为单位保管,地方武装、徭役也以县为单位编制和征发。据此推知,秦朝的县制(     
A.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B.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C.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D.保障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见于记载的相应官员有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等。丞相是朝廷首席文官,总理全国政务。太尉原称尉、国尉,是朝廷首席武官,是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地位略次于丞相,是负责监察的大臣,位列上卿。“三公”之下又有“九卿”,分工管理不同的政务部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   隋时,三省的职掌尚没有明确的划分。直到太宗时,始告确定。以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查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但因权力的彻底分化……太宗为补救这个流弊,因而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首长联席议政的机关。最初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来移到中书省,改称为“中书门下”。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款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设立“政事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体是什么?其目的何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逸周书作摊》中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左传》也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开始崩溃B.推行按军功授爵
C.郡县制初现雏形D.实行郡国并行制
2024-01-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7 . 秦朝实行郡县制,推行“焚书坑儒”;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采用“黄老之学”;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采取“尊崇儒术”。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国家政策因时而变B.专制集权统治不断强化
C.行政体系日益完善D.儒家伦理秩序遭到破坏
8 . “始皇帝吞并六国之后,进而废置各国的王国和封建贵族,并由秦国的官僚处理政事,这项激烈的措施使得这些牺牲者感到难以忍受之苦。”该学者认为导致“王国和封建贵族”“难以忍受”的是(     
A.郡县制B.皇帝制C.三公九卿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周通过“分土建邦”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行政区域监察的变化B.促进了封建经济产生
C.选官方式明显的变化D.限制了专制皇权强化
10 . 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     
A.沿袭历史传统B.兼并统一天下C.体现儒家思想D.宣扬个人功业
2023-11-2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