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反抗外来侵略的民主革命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今看来,大家同情太平天国,认为它是民族革命,这话自不错,但实际也不尽然。至少他们太不懂政治,他们占了南京十多年,几乎丝毫没有在制度上建树。他们比较象样的是军制,但始终未觉悟到水师之重要。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正因为这一集团里,太没有读书人……而且洪杨一出来就称天王、东王、南王、西王、北王、翼王,那些名号,只能在通俗演义里有,哪能成为一种正式的制度?他们自南京内讧以后,杀了杨秀清。……他们又到处焚毁孔庙,孔子的书被称为妖书,他们想把民族传统文化完全推翻,即使当时没有曾国藩、左宗棠,洪杨还是要失败。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不同凡响之处,是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任务,这就为我们考察中国人民族主义观念的演进,及其对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实际影响,提供了一个令人满意的视角。

——摘引自张丰清《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新视角》

材料三 中国抗战与欧洲战场不同,欧洲有很多国家参战,而中国作为东方大国,与日寇奋战14年之久,历时最长,又几乎是杜撑东亚,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支主力军,地位显著。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对敌作战12.5万多次,消灭敌伪军170多万人;连同国民党正面战场,击毙、打伤、俘获日军共250多万人,超过美、英、苏消灭的日军总和;日军总兵力的2/3被牵制在中国,只有两成投入到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因此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关系着中国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世界前途和命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不仅支持美英”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而且是东方战场能够转入反攻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前提和重要推动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钱穆认为“即使当时没有曾国藩、左宗棠,洪杨还是要失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关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主张及实践成果。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