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杨秀清频繁使用代天父传旨的特权,其中多是为了处理内部矛盾,排挤异己。后来他更假借代天父传旨,要求洪秀全把他加封为“万岁”。这体现出
A.拜上帝教与中国皇帝制度相结合
B.太平天国权力争夺借助宗教迷信
C.杨秀清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实权
D.太平天国定都后战局渐趋恶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记载:“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出现地方地主武装B.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C.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D.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60年11月,“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到天京与其老友洪仁玕会谈后写道。“他(洪仁玕)知道英国政府和其他欧洲强国力量和权势的秘密在哪里,并且非常欣赏这七条建议。但他是孤立的,没有人支持他和拥护这些建议。”随后,容闳投奔曾国藩,帮他与洋人打交道。这说明
A.太平天国无法领导中国民主革命
B.洋务运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C.洪仁玕实施了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以耶(稣)排儒,实行中世纪神权专制”的近代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乙丙日记》

(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平均主义是农民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农民革命的巨大推动力……“等贵贱,均贫富”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狂飙。

——漆侠《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

材料三“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请运用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并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关联。

(3)材料三是从何角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历史依据。

2018-04-23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检测: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不得不实行了放权督抚的政策,允许地方进行自救,国家权力由中央到地方逐渐下移,清政府在这一时期对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格局进行了外交〔洋务)较大调整。这一调整的直接原因是
A.洋务运动推行进程步履维艰
B.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威胁
C.搜刮民脂民膏以应对对外赔款
D.维新变法中部分措施的沿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对于此事一些同学展开讨论,你认为哪种观点最接近该现象所揭示的本质?
A.太平天国内部充斥争夺权力的斗争,完全抹杀了这场运动的时代意义。
B.个体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决定了农民战争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理想追求。
C.这一事件主要是由于洪秀全不理朝政导致了内部的分崩离析。
D.这一事件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直接导致了运动的失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评太平天国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太平天国运动
A.提倡绝对平均主义
B.鼓励发展资本主义
C.动摇列强在华统治
D.建立政权与清对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A.受《北京条约》影响较深
B.通晓国际水路交往规则
C.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
D.没有认清列强侵华本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湘军182名显要成员的出身和晋升情况。由此可知清末
A.阶层流动方式有悖传统
B.科举选官体系完全崩溃
C.长江以南地区动荡不安
D.社会流民问题十分严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