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根据上海地方志记载,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江浙子遗,无不趋上海,洋泾浜上新建筑,纵横十余里,地价至亩数千金,居民不下百万,商家辐辏厘税日旺”。对此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民族资本大量注入上海金融市场B.列强的资本输出破坏了市场秩序
C.租界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要表现D.内外因素为城市近代化提供契机
2022-11-15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浙江省平湖县志记载:“道光十八年(1838年)全县人口为304365人,可是仅仅过了二十多年,到同治三年(1864年)全县清查人口仅为50750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兴起引发进城务工潮B.第二次鸦片战争造成的危害
C.清军与太平军在此地长期作战D.国门洞开带来的“出国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记载,1862年清军占领苏州后,江苏巡抚李鸿章对阊门外所建题为“民不能忘”的汉白玉牌坊耿耿于怀,责问:“阊门外白石牌坊何以建于伪忠王耶?”他得到的答复是:建牌坊乃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减粮”政策。这反映出太平天国
A.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B.否定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C.依靠政权进行反封建斗争D.顺应世界资本主义的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广大农民纷纷组织起来反对地主的压迫和剥削,有的占有逃亡地主豪绅的土地,有的拒绝向地主交租,有的入则少交地租。当时一些文人记载,江苏扬州附近“凡佃人田者,也思抗租不纳”。这些事例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打击了农村中的封建势力B.促进了租佃关系的发展
C.实行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D.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剧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文献记载,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开放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直到1853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机器制茶业兴起
B.海关关税的降低
C.国内政局的变动
D.国际茶市的扩大
2018-05-13更新 | 1316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对于此事一些同学展开讨论,你认为哪种观点最接近该现象所揭示的本质?
A.太平天国内部充斥争夺权力的斗争,完全抹杀了这场运动的时代意义。
B.个体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决定了农民战争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理想追求。
C.这一事件主要是由于洪秀全不理朝政导致了内部的分崩离析。
D.这一事件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直接导致了运动的失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记载:“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出现地方地主武装B.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C.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D.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中记载:一方面天朝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就很高兴,认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还表示出一些亲昵言行,如一位天朝官员曾向英使询问:“听说圣母玛利亚有一美丽的妹妹,你们能否使她嫁给天王?”另一方面又把他们当作天王的藩属,认为是来称臣朝贡的,要求其行跪拜等为臣之礼。材料中的情景主要揭示了太平天国领导人
A.对基督教的认同
B.主张政教合一
C.天朝上国的心态
D.希望共建人间天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一鼓作气攻下北京,这样就有可能推翻清朝。可是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阶级局限性B.生活腐化
C.军事失误D.内外夹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有个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难纪略》中写道:“令业户(指地主)领伪凭,曰田凭,诱以领凭之后得以收租,卒无一人应之者。盖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这一记载
A.可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B.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
C.表达了他对清政府不作为的不满
D.不是对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如实反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