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是根据相关史实整理的晚清时期全国地方督抚旗汉比例变化图。据此可知(     
A.民主思想对清廷决策产生影响B.时局发展冲击了清廷用人政策
C.改革派执掌了清廷中枢机构D.清朝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2-11-19更新 | 820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43年,洪秀全在广州吸收了基督教布道书的一些思想,创以拜上帝教,团结民众反对清政府的统治。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允许外国牧师来中国传授科学技术知识,以引入外邦技艺。这表明太平天国
A.通过学习西方以探索国家出路B.借助宗教思想以构建科学革命理论
C.发展资本主义以突破封建束缚D.超越小农局限以调整农民革命方向
2022-04-03更新 | 466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等级考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850年,上海租界人口占上海人口总数的比重不足0.1%;1865~1866年间,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人口所占比重为13.4%和8.1%。这说明
A.上海经济发展迅速B.上海外来人口大幅度增加
C.战争影响人口分布D.租界城市近代化发展较快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提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1 2016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摘编自吴楠《民族精神调查报告》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精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53年前后,马克思将太平天国运动看作是国际政治运动的一部分,称之为“强大的革命”,而到了1862年,他又认为“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马克思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在于
A.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失败带给马克思反思
B.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的破坏远大于建设
C.马克思倾向于中国政府的立场思考问题
D.马克思的认识也存在西方中心论的偏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是根据《大清会典》《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编制的1855--1858年江西人口变化示意图。出现图中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列强入侵的破坏
C.江南战乱的影响
D.经济重心的转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