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领导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B.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两者都建立了革命政党,创办了刊物D.革命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60年9月,英法联军逼近京师,咸丰帝北走承德时曾谕令曾国藩等人即日率师勤王,而李鸿章认为“夷氛已迫,入卫实属空言,三国连衡,不过金帛议和,断无他变”,主张“按兵请旨,且无稍动”。这表明
A.清王朝中央集权面临危机B.李鸿章对抵御列强的入侵胸有成竹
C.曾、李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3 .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C.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2022-04-23更新 | 396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近代某一事件,是满清从满人统治集团变成满汉合作统治集团的分水岭,更是汉族官僚由衰落到崛起的一个分水岭。这一事件是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D.辛亥革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52-1863年,根据户部的统计,朝廷的年均收入仅为道光年间的70.4%,其中尤以1853年为最低,仅为常年收入的41.5%。在此期间,户部掌管的钱粮很少有积余,甚至有些年份还出现了亏损。这主要是因为
A.内战的持续B.洋务运动失败C.英法的侵略D.列强商品倾销
2022-02-2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双语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在旧有的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大变局。”这场革命
A.推动了中国工业近代化起步B.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觉醒
C.严重动摇了清朝政府的统治D.获得了知识分子群体的支持
2022-02-1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53年,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厘金税制,厘金是一种商业税,分为货物运输税和货物交易税,征税对象为华商,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故名厘金。在管理上,政府设专局总理厘务,地方设立各局卡,局卡下设分局分卡,地方分局分卡有着“因地制宜"设置的“灵活性”。厘金征课范围很广,并配套稽查及缉私机关以防漏税。下列有关厘金税制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列强扩大在华市场倾销商品
B.使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
C.是清政府商税制度发展完善的表现
D.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西方人对近代中国某场运动态度的变化,该运动
运动前期我们无法赞扬美国代表提出的通过干涉支持现政权,镇压中国革命的报告。
运动后期一般人必定放弃对该运动广大的同情,可用武力对上帝与人类的敌人进攻了。
A.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的激化B.具有强烈的盲目排外的色彩
C.失败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D.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道光年间有人指出,各省总督、巡抚常畏惧凛凛,"事权之一,纲纪之肃,推校往古,无有伦比"。光绪年间康有为指出∶"财政、兵政皆散在各省。如何筹饷,如何练兵,如何开军械局、如何开银行、如何铸钱币,一皆听各省督、抚之各自为谋。"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列强侵略冲击了专制政体B.农民运动引致地方势力坐大
C.洋务新政动摇了清廷权威D.戊戌维新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10 . 学者评价太平天国对孔子的态度时说:“孔子在天堂里受鞭挞甚多,但这无非为了剥夺他的权威。权威一旦丧失,上帝对孔子还是采取了给出路的政策。经过罚种菜地劳动改造后还能在天父天兄的身边得到一个座位,并准他在天享福”。由此可见,太平天国的反孔
A.旨在适应建设农民政权需要B.摧毁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贯穿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始终D.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