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于1940年开始控制铁路调度权,并于1943年接管了滇越铁路的滇段,事实上收回了全部路权。1946年,国民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中法关于中越关系之协定》,在法律层面收回了路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与欧美实现地位平等B.抗战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官僚资本迎来“发展春天”D.二战使欧美国力迅速下降
2 . 有学者指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100多年历史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以下《抗日战争》的教学提纲图片反映了
政治方面:两党合作,民主力量不断发展,国民政府开放民主;经济方面:政府经济职能增强;主权方面:废除旧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主权国家的尊严,民族凝聚力增强。

A.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的鲜明主题
B.学术界对抗日战争有多种理解和解读
C.民族凝聚力增强是现代化主要体现
D.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现代化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力量,从而使抗日战争自始至终包含了改造旧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所以从革命角度解读抗日战争史是正确说明抗日战争历史过程的前提。然而,抗日战争还与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紧密联系,一方面,日本的侵略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中国在反侵略的战争过程中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摘编自荣维木《另一种视角:从抗日战争看中国现代化历程的顿挫与嬗变》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抗日战争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5-27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九)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前,日军对中国的入侵和暴行首先成为了《纽约时报》报道的焦点,在接下来是报道中,美国公众不断从各类新闻里看到了中国各界自救自助令人振奋的形象,以及国民党和共产党不计前嫌团结抗日的光明前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纽约时报》的报道方针和策略侧重于对国民党军队和政府的大力突出,强调中美合作的同盟关系;对共产党军队的报道日趋减少,同时,也客观地报道了第一组外国记者访问延安的观察。

——据程廉《美国媒体与中国形象的重构研究(1937-1945——以<纽约时报>为例》


解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并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般来说,在对抗日战争的研究中,既往视角更多集中在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影响方面。即以革命范式来解读这段历史。革命范式与现代化范式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从现代化化范式来看,一方面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又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荣维木《另一个视角:从抗日战争看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顿挫与嬗变》

试以“抗日战争与现代化”为主题,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相关史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

2018-01-1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树德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2014年我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十四年抗战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B.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