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祖国统一大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于建芳回忆说:“军乐团当时接到的是死命令,不能早一秒,也不能晚一秒。如果英方故意拖延时间,我们也要准时奏响国歌,即使是我们和他们的国歌音乐叠在一起也在所不惜。”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A.开国大典B.日内瓦会议C.香港回归D.澳门回归
2 . 时代热词是每一时代特有的主题反映。下列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是(     
A.南方谈话九二共识香港回归B.乒乓外交中日建交真理标准大讨论
C.剿匪镇反抗美援朝另起炉灶D.上海合作组织科学发展观一带一路
3 . 1984年,中英两国就香港问题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成功收回香港的根本原因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B.综合国力的增强
C.澳门回归的推动D.市场经济的实施
2023-02-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宇通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某学习小组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该知识内容的主题应是(     
九二共识
②汪辜会谈
③香港、澳门回归
④《反分裂国家法》通过
A.经济建设的成就B.国防建设的突破
C.和平外交的开展D.统一大业的推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学习小组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如下图所示)。该知识内容的主题应是(     
①九二共识达成
②汪辜会谈举行
③香港、澳]回归
④《反分裂国家法》通过

A.小康社会的建成B.国防建设的突破
C.和平外交的开展D.统一大业的推进
6 . 1970年,联合国大会对“阿尔巴尼亚提案”投票表决,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赞成票首次超过反对票。美国为此提出“双重代表权提案”,蒋介石召见其秘书钱复,明确指示:“如果新中国被联合国接纳,台湾当局则停止出席联合国会议。”这表明(     
A.中苏结盟发挥影响B.“九二共识”已经达成
C.美蒋态度并不一致D.“一国两制”产生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被看作是海峡两岸关系迈出重要一步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
D.标志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蒋介石政府在大陆的败局已定。随后,100多万国民党军队及其家属带着不同的乡音、记忆和创伤,仓皇渡海来到狭长的岛屿——台湾。这一别就是30多年。198710月,台湾当局宣布允许退伍老兵返回大陆探亲,结束了两岸近40年不相往来的历史。

材料二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中国的统一,不会损害任何国家的正当利益包括其在台湾的经济利益,只会给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只会给亚太地区和世界繁荣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一国两制”构想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构想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构想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岸近40年不相往来”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台湾问题”,1979年以来,祖国大陆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重大举措。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并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9 . 如图为漫画《新的一页》。该漫画记录的是
A.南方谈话B.九二共识C.香港回归D.澳门回归
10 .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它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的成功,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拓宽了视野,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二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共产党人林伯渠,后来在回顾自己的思想历程时说:“辛革命前觉得只要把专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

——摘自林伯渠《在苒三十年》

材料三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辛亥革命纪念意义的挖掘。1991年10月10日,为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其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

——摘自《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如何“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
(2)材料二中“此路不通”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
(3)为实现材料三中“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方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纪念辛亥革命具有什么样的时代内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