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祖国统一大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千百年来,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萦绕在无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情结,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实现了新的统一。秦王朝在国家治理形式上采取中央集权模式,改变旧的世袭分权导致的分治状态,从制度层面强化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秦汉时期是倡导国家统一的文化意识的成熟期,统一被视为天之经地之义,所以汉初董仲舒鲜明地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秦王朝“从制度层面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的表现,列举汉武帝实现思想一统的举措,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清朝的统治疆域西跨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一


(2)结合所学简述康雍乾时期统治者对西藏地区治理的主要举措,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前期国家疆域奠定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当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可以很容易6地用来为香港问题提供框架。如果在安抚港人方面取得成功,这甚至可能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一国两制"使香港重新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尽管它保留了另一种制度。

——摘引自【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3)指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事例。概述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陆为"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所做的努力。
2023-01-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线上)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坐上那动车去北京,日夜思念啊在心中,去看看那天安门上太阳升,……去看看那红旗漫卷映山红,还有那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21年一曲《2035去台湾》爆红网络,引发共鸣。此曲走红说明(  )
A.“一国两制”成为两岸民众共识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C.祖国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D.民众希望两岸实现互联互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某学者认为:“台湾社会是一个‘分裂社会’,内部存在很多结构性分歧,任何激进立场只会强化它的分裂倾向,而‘一国两制’承认台湾的现实,主张通过谈判沟通来强化两岸关系,这是唯一可能被台湾接受的两岸关系方案。”该学者认为“一国两制”构想
A.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B.解决了台湾内部分歧
C.得到台湾人民的认可D.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
2021-05-11更新 | 550次组卷 | 8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4 . 全国人大第十二届四次会议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施政。以下对“一国两制”的解读错误的是
A.“一国两制”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B.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借鉴
D.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可以保留军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澳门回归祖国十年的实践,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2019年01月02日习近平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造成台湾问题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一国两制制度的实行
B.“台独”势力
C.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
D.冷战格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