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9 道试题
1 . 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重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
C.两岸停止军事对峙
D.是否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2017-12-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6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练习
2 . 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材料表明蒋经国
①希望共同维护民族利益
②希望实现国家统一
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倾向于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 . 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说明
A.“一国两制”的方针开始提出
B.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
C.和平统一祖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贯方针
D.毛泽东处理台湾问题的灵活性
4 . 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访问期间他们均表示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这表明
①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心愿
②“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
③“台独”缺乏历史依据和政治基础
④国亲两党主席访问大陆,为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平等对话树立了典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17-12-2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1
5 .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其意义有

①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联系,有利于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②可以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
③可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副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对联中的局面直到《告台湾同胞书》的出台才结束。关于这部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B.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C.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状态
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

7 . 台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而不搞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以为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二:中国主权和领土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材料三:(新华网北京2005年3月4日电)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动摇。第四,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的“适当的方式”应该在怎样的方针指导下实施?

(2)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位领导人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都坚持怎样的立场?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已经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在台湾问题上,我国政府仍然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主要是为了针对哪些阻碍祖国统一的势力。

2017-12-25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政治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2课祖国的统一大业作业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海峡两岸从敌对隔绝到频繁交流转变的原因是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 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措施 ③台湾当局也被迫逐渐放松“三通”的限制 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与努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 . 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在数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的瞩目下,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间长达70秒左右。这历史性的一握,冲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最后束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会面使用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名义并互称对方为“先生”。关于两岸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汪辜会谈”后,两岸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B.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是维持和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C.互称“先生”,体现了双方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D.两岸直接实现“三通”,开辟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10 . 近年来,南海局势和钓鱼岛之争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并引发学者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英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廉《元史百官制》

材料三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和神圣职责。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1)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3)中国政府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性构想并分析提出这种战略构想的历史和现实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