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

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路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路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
——摘编自《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与路线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陆路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自唐宋后,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通道。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副产品更是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其中,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重建丝绸之路”有何积极意义?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特点?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基辛格于197110月先行到京。周恩来与其就中美联合公报草案展开磋商。在起草过程中,美方力图把美国从台湾撤军同中国保证只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密切联系起来,这是中国方面所不能同意的。经过反复斟酌,最后美方重新提出台湾问题的立场,写入后来的中美联合公报中。周恩来对这一表述方式表示赞同。双方终于取得了谅解。

——摘编自陈天绶《初学集》

材料二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00个左右国家、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基本涵盖了世界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当前中国在全方位外交中重点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强调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重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对外构建伙伴关系不是与所有国家构建同等程度的亲密关系,而是根据合作层次、领域、范围以及亲疏,建立了一系列内涵不同、领域广泛的伙伴关系。如“全天候”“全方位”“全面”“友好合作”等,体现出中国与不同国家外交关系的性质。一言概之,结伴不结盟,超越了冷战思维,摒弃了霸权主义,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苏格《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中国的视角分析周恩来与基辛格展开磋商的原因,并指出周恩来认同的“美方重新提出的台湾问题的立场”。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结伴不结盟”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例说明中国“结伴不结盟”外交对国际关系发展的意义。
2020-10-29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区县普通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革命胜利前夕,中共中央制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 三大外交政策。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一再强调,新中国是一个充分享有独立、自由的主权国 家,作为国际社会中的平等一员,它与任何国家的关系必须以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为基础。为此,中国坚决要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彻底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拒绝承 认国民党政府与外国的外交关系。

——摘编自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在外交上突出表现为参与国际机制。在 这一过程中,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主权平等原则,根据国情自主决定参与融入的领域和速度,始终反对任何国际组织或国家利用国际机制干预中国内政,也反对干涉其他国家内政。 如中国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秉持着“开展维和行动需要当事国或当事方的同意”的原则。 中国政府基于一个中国的原则,根据有关国际组织的性质、章程和实际情况,以所能同意和 接受的方式对台湾的加入问题做出安排,坚决反对一些国家提出的台湾当局加入联合国的 图谋。中国不参加任何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双边或多边国际组织,中国参与与推动形成的 国际机制都属开放、不针对第三方的。中国通过拓宽多边外交,加入国际组织,促使中国经 济和社会得以高速发展,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摘编自张清敏《冷战后中国参与多边外交的特点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参与国际机制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美国为什么愿意打破“坚冰”?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3分)
2016-11-27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武汉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6 . 2019年12月19日,“一带一路”巴黎论坛第三届会议正式举行,中国的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回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

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又六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 “近代丝绸之路”,既是任人宰割的悲剧,也是否极泰来,走向振兴的前奏。从空间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扩大了;从内容看,“西学东渐”是主线,但中国也在开放中艰难发展……晚清政府平定西北起义和新疆叛乱后,“丝绸之路”还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我们从晚清民国初大量的时人旅行记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驼队马帮活动频繁,都带有大量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所达的更是商埠大开,口岸林立。……先有条约开埠,后有自开商埠。

——据王健《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转变及转变原因。
(2)对比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丝绸之路”贸易有何新特点?并谈谈当前我国该如何更好地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建国之初的50.60年代,中国的国力有限,面临的国际环境十分恶劣,中国难以全面融入国际社会。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拉,越来越多地加入一些国际组织和参加国际会议,但由于经验不足和受“左”的思潮的影响,中国的外交活动旁观多于实际参与。80年代以后,中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积极调整对外战略,中国的外交才真正进入活跃时期。

——摘编自郑启荣、孙洁琬《论世纪之交的中国多边外交》

材料二2015年,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之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密集对外出访,以下是主席的外交行程单:

4月,首访巴基斯坦,赴印尼出席亚非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峰会。

5月,赴俄罗斯出席阅兵式,出访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

7月,赴俄罗斯乌法出席金砖峰会和上合峰会

9月,访美,到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

10月,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11月,出访越南和新加坡,赴上耳其出席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赴菲律宾出席APEC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赴巴黎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12月,出访非洲。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习近平今年的外交路线,在几个层面上比较清晰。一是“发展中国家”,习主席的首访选择巴塞斯坦,收尾则选择非洲,这一头一尾都很有特点;二是“周边外交”,习主席访问越南、新加坡,这些共同构成了周边外交;三是“大国外交”,习主席出访美国、英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也在增进;四是“多边外交”,今年的外交在发展中、周边、大国、包括多边外交等方面,都在“齐头并进”。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外交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时期中国特色外交的特点。

2018-02-0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或条约的影响

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
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改订新约”
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月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益应予终止等
1949年9月《共同纲领》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并概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