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与欧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双方共同的需要。

阶段与中国建立的欧洲国家
1949年—20世纪50年代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丹麦、芬兰、列支敦士、瑞典、瑞士、挪威
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冰岛、圣马力诺、联邦德国、希腊、卢森堡、马耳他、荷兰、英国、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
20世纪90年代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斯洛文尼亚、乌克兰、北马其顿、安道尔、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摩纳哥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

材料二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相对于双边外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方得以开展并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摘编自王明进《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与欧洲国家外交关系发展的阶段性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的多边外交方得以开展并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2 . 美国首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在
A.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B.《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 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几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延期讨论”提案的表决情况(“延期讨论”提案只需要简单多数即可通过)
会议
赞成
反对
弃权
缺席
总票数
赞成百分比﹪
1951年六届
37
11
4
8
60
61﹪
1952年
42
7
11
0
60
70﹪
1954年
44
10
2
4
60
73﹪
1956年
47
24
8
0
79
60﹪
1957年
48
27
7
0
82
59﹪
1960年
42
34
22
1
99
42﹪

材料三 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
(2)材料二表中反映出从哪一年起美国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分析下降的原因。
(3)材料三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应如何理解?
2016-12-1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凯里一中高二下入学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