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0 道试题
1 . 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新建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A.改变旧有工业布局
B.加快发展内地经济
C.备战应对国际局势
D.创新科技调整经济
2019-06-01更新 | 1964次组卷 | 22卷引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尖子生选拔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选拔卷)
2 . 1989年7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布什总统特使斯考克罗夫特时说道:“现在中美关系确实处在一个很微妙、甚至可以说相当危险的地步。中国没有触犯美国……美国在很大范围内直接触犯了中国的利益和尊严。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任何人加以干涉,不管后果如何,中国都不会让步。”材料旨在强调中国政府(     
A.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基础B.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的原则
C.以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为立足点D.加强两国的战略合作为目标
3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并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努力改善与发达国家的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合作。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的
A.全方位外交B.以联合国为中心C.不结盟策略D.反霸权主义政策
4 . 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实现对外文化战略目标的一种外交手段。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主张“求同求和与全面参与”。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中国与123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与160多个国家文化往来等。但在国际上中国文化外交仍然存在很大挑战,如“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材料说明(       
A.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拓展国家利益边界
B.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和文化自信的增强
C.加强文化外交的多维度创新,积极搭建多边交流平台
D.冷战已经结束,但冷战思维仍然存在
2023-07-01更新 | 355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3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5 . 1969年,美国决定修改禁止购买中国商品的外国资产条例,允许在国外旅行或居住的美国人购买少量中国商品,以非商业性进口目的进入美国。这主要说明
A.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走向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美国对华政策已经有所松动D.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
2022-05-31更新 | 700次组卷 | 8卷引用: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我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史书写概况(部分)

版本典型语言
《高级中学课本中国现代史》,1960美帝国主义杀害、美国攫取、美帝国主义扩大对外侵略、美帝国主义的阴谋等
《高级中学课本世界历史》上下册,19811982对一些内容描述无明显情感倾向用语,还有一些内容描述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等用语,肯定美国对打败法西斯作出贡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①、②、③(必修)》,2007大多语言叙述客观,无明显情感倾向,有开创、新变化、美国促成、美国操纵等描述

——摘编自谭小琴《新中国建立以来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研究》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统计


——据李黎《冷战时期中国媒体上的美国形象——以〈人民日报〉为例》

材料三   下表是美国形象在中国大陆电影中的流变(部分)

影片主要内容
《停战以后》1962年上映对美方人前虚伪卖善、人后扩军备战的行为进行交叉剪辑,谈判桌上的美方代表、女记者与后方的美国大兵构成了两面三刀的“流氓群像”
《一个美国飞行员》1980年上映首次表现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来华助战洋人”爱普斯坦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面的美国人形象
《中国合伙人》2013年上映一方面通过“新梦想”在美国的上市,确认了美国在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又以“商业谈判”这场戏,揭示出美国“虽然表面上十分强大和傲慢,但其实已经失去往日的实力,不得不在中国的进攻之下节节败退”

——摘编自辛亚奇《单一·两极·多元:美国形象在中国大陆电影中的流变(19492019)》


(1)概括材料一中对美国形象描述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史实指出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
(2)如果运用材料二和材料三来说明美国形象的演变,应优先选择哪则材料?为什么?(没有理由不可)
2022-05-24更新 | 369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被写入中印、中缅双方总理的联合声明中。中共十八大后,中国政府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新理念。这一新理念的提出
A.顺应新时代国家建设的需要B.推动建立新型区域国际组织
C.完全继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促进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形成
2021-05-10更新 | 75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十二单元现代中国与时俱进的政治与外交(A卷新题基础练)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二年,是调整国内各项政策的一年,也是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的一年。这一年,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和周恩来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实现了国家对外关系的前所未有的突破。-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中午,尼克松总统和夫人、国务卿罗杰斯和总统助理基辛格一行抵达北京机场。周恩来、叶剑英等到机场欢迎。二月二十七日,中美联合公报终于谈定。二十八日,公报在上海发表。

——逄先知《毛泽东传》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开始把精力转移到国内建设上来,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也出现了有利于和平的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派出代表团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停战协议的达成。

——夏莉萍《当代中国外交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1972年我国在外交上作出的重要决策及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日内瓦会议召开的时间。概述中国成功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意义。
2022-08-10更新 | 38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
9 . 《论中国》一书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两拳出击”反美抗苏D.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0 .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2022-02-17更新 | 661次组卷 | 99卷引用: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