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四川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12-19 1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文化交流与传播、选修(旧)、经济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大宪章》规定:“不征得王国一致的同意不得征收兵役免除税或捐助”,后人将其解释成“不      过人民的同意不得征收一切税”。后来,这个原则又被引申成“代表机关(即会议)决定赋税”的原则。这种变化表明大宪章
A.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B.对英国的历史进程影响不大
C.其本质内涵后世得以弘扬D.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
2017-10-25更新 | 547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清远一中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西方民主法制史专题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1954年10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提出有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体会议的建议,其中包括调整政协的组织形式,地区和军队今后不再作为参加人民政协的单位,不再制定新的共同纲领,各民主党派经研究协商,一致同意。这一建议表明(     
A.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转变B.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D.“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作用结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繁多,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又有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各科对人才的要求不同,凡博识高才、强学恃问、无失俊选者为秀才;通三经以上者为明经;明娴时务,精熟一经者为进士。”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
A.避免了家世出身对人才选拔的影响
B.分科细致、选官制度凸显等级森严
C.诸科并行有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
D.开启了分科取士的官员选拔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
A.负责监察辖区外的官员B.可以随意处罚违纪官员
C.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两汉皇权大多认可“亲亲相隐”,反对惩罚亲属间的相互包庇,如西汉宣帝曾下《子匿父母等罪勿坐诏》,东汉章帝一度设立《轻侮法》,对亲亲相隐施以轻罚。据此可知汉代
A.法律彰显儒家伦理
B.司法缺乏公平正义
C.法律维护专制皇权
D.司法恶化社会治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14世纪30-40年代,佛罗伦萨市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对宗教裁判、对教会监督文化的作用实行限制,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政府与教会双方决裂
B.新兴资产阶级出现
C.新文化发展受到重视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国时期的法家也主张“法治”。下列对两个时期“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立法理念都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法律内容都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C.立法程序都体现民主特点
D.司法实践都有有效的监督机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