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0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投票变化(单位:票)。这一变化趋势表明(     
   
A.美国改变了对新中国敌视的立场B.新中国逐渐被国际社会认同和需要
C.第三世界国家主导了国际政治D.经济危机导致西方国家影响力下降
2 . 1970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了对外政策的“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项原则,不仅明确了与苏联的对话与谈判,也明确了与西欧、日本的“伙伴关系”。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危机影响了美国的外交B.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变化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D.美国放弃与苏联争霸的政策
3 . 历史教授章百家认为:在新中国第一阶段的外交中,关于如何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既可以看到主张和平共处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坚决同“帝、修、反”斗争的观点,其结果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日趋激进,直到70年代初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得以改变B.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C.国际格局已发生了根本变化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2021-09-27更新 | 1138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从1950年起,美国阻止联合国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到1960年,美国拒绝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在表决时仅获得微弱多数。到1970年,支持驱逐台湾国民党“代表”的已有51票,反对的仅有47票。这表明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条件日益成熟
B.联合国的作用发生根本性变化
C.美国和苏联控制联合国的局面开始发生转变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1949-1979年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趋势图。图中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最高峰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B.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C.中美关系得到极大的改善D.改革开放成就巨大
2021-02-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历程,该演进历程反映了
时期关系
50—60年代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60—70年代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年代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年代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四国关系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
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
C.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
D.美苏争霸左右着亚太地区政治格局走向
7 . 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最初是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亚非拉国家。20世纪60年代,“中间地带”内涵发生了变化,不但包含亚非拉国家,还包含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A.冷战扩展到亚洲地区
B.中美关系趋向正常化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中国周边环境的恶化
2019-05-15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2019年“黉门云”高考等值试卷★预测卷(全国II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8 . 1950年中苏签署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79年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该条约一年后即告期满,中国将不同苏联继续延长这一条约的期限。一年后该条约废止。这一变化表明
A.中国调整外交策略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中苏关系走向破裂
D.冷战造成世界局势紧张
2019-02-03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对新时期我国实行不结盟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表述完整的是
A.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
B.世界睦邻友好关系的需要
C.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需要
D.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91年外国与中国建交的数量仅有4个,1992年与中国建交的数量猛增至15个,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
A.中共“十四大”作出的重大决策
B.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C.中国奉行了不结盟的外交理念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