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5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大事记
1981年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根据表中的史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B.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项事务
C.联合国维和事务必须有中国参与D.中国在努力构建新型区域关系
2023-01-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指出:“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B.APEC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D.中国积极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2022-08-03更新 | 258次组卷 | 46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苏冷战的40多年时间里,美苏双方在局部问题上曾寻求过妥协与合作并达成某些协议,双方关系也曾出现过缓和,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改变美苏关系以对抗为主的特征。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主要由于苏联对内和对外政策的变化,美苏在国家利益方面的冲突大大减少,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也逐渐减弱,这一切导致了美苏关系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倪孝铨《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合作》

材料二   20世纪5060年代的主要特征是美国一步步更深地卷入东亚事务,最终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而难以自拔;自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则不得不在东亚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从旷日持久的越战中脱身,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并最终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军事等各个方面又开始积极介入东亚,确保并不断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和影响。

——摘编自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影响美苏关系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征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4 . 观察如图,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49年出现建交高峰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B.1972年建交高峰促进了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1992年出现建交高峰取决于第三世界国家支持
D.三次建交高峰源于始终都坚持了不结盟的原则
2022-06-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封闭大门被迫打开,晚清中国逐渐卷入以英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的中西交往与文化交流,中国渐渐萌生了主动加入世界体系的愿望,而要融入国际社会,就必须了解和熟知国际社会成员之间业已形成的一套规范制度。在此背景下,以西方《国际法原理》著作为蓝本翻译而成的中国首部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应运而生,在晚清政府的对外关系、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等方向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影响近代中国时代发展的知名外文翻译著作之一。

材料二   基辛格于197110月先行到京。周恩来与其就中美联合公报草案展开磋商。在起草过程中,美方力图把美国从台湾撤军同中国保证只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密切联系起来,这是中国方面所不能同意的。经过反复斟酌,最后美方重新提出台湾问题的立场,写入后来的中美联合公报中。周恩来对这一表述方式表示赞同。双方终于取得了谅解。

——摘编自陈天绶《初学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万国公法》应运而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中国的视角分析周恩来与基辛格展开磋商的原因,并指出周恩来认同的“美方重新提出的台湾问题的立场”。
2022-05-3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实力的增强B.不结盟的政策
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D.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
7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外交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材料二   更加有趣的是在此时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l972228日,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提出了双方解决“根本性分歧”的方案。……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不得诉诸武力解决和威胁。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

——【加拿大】罗伯特·基斯《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的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阐述新中国初期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联合公报》的内容及其发表的历史意义。
2022-04-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下列事件或文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③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发表
④《中日联合声明》签署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
2022-04-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成立以来,掀起了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其中,图中第二次建交高峰(1972年)出现的原因

①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   ②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5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指出影响该时期外交的主要因素。
2022-04-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行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