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7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据新华网报道:当地时间20159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近平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奥巴马表示,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在诸多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愿同中方就相关问题保持密切协调。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据材料一、二,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二、三,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美苏两国逐步由二战时期的同盟关系逐步走向对立对峙的关系,直至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1949年,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在阐述新中国的对外政策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材料二   1969年1月,尼克松总统入主白宫后,把改善中美关系作为亟待解决的重要外交课题,并采取切实措施缓和对中国的敌意,如允许美国学者、记者、—学家、国会议员到中国访问,允许美国人购买中国货,停止在台湾海峡的海军军舰巡航等。中国政府也做出了一些积极回应,如1971年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冲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摘编自俞正梁等编著-《战后国际关系史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的背景。从中美关系由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抗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缓和的历程,你得到什么启示?

3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外交多次在外交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一部分,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是在中国总体外交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共和国半个世纪的体育外交史中,苏联和东欧占有很大的篇幅。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朋友,这些国家对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到1962年十年间,中国对外体育交往总人数是10291人,而与苏联和东欧的交往就占到了76%,达到7820人。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材料二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的范围扩展到一些亚非拉国家。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从此,新中国把同亚非拉的体育交往逐步上升到主要位置。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材料三1954年,国际奥委会第49届全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但同时顽固坚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拒绝撤销台湾体育组织作为国家奥委会的资格。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奥委会在经过斗争后,于1958年8月19日声明退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

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改名为“中国台北奥委会”。

材料四1981年,中国男排反败为胜、力克韩国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病的李宁(体操),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竟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李宁还收到绳子,让他上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1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2008年8月15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与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3)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形势,概述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有利因素。阻碍新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在体育情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月至8月,在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莫斯科期间,中共直接以书面形式提出了如何处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议题。在给斯大林的书面报告中,刘少奇提出了三种方案:一是继承旧约;二是重订新约;三是暂时维持条约的原状,在适当的时机重新加以签订。斯大林也表示:“新中国一成立,苏联就立即承认,1945年签订的中苏条约是不平等的,因为那时是与国民党打交道,不能不如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指出订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

——摘编自沈志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原望和结果》

材料二   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如通过“巴黎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叶海亚渠道”等方式,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美中关系的信息,继之以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等等。美中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19722月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公报的问世。

——摘编自刘家钦《1972年尼克松访华背景之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三类国家在中国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如表,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是,我国
1957年1965年
苏联、东欧国家61.3%14.3%
亚、非、拉国家14.7%33.4%
日本、西欧等西方国家17.5%41.0%
A.推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B.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C.开始探索发展外向型经济D.结合形势变化调整了对外政策
2021-11-13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侵略手段,迫使旧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许多特权,如驻军权、自由经营权、内河航行权、海关管理权和司法权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这些特权,对中国的主权损害非常大,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象征。特别是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对中国的主权损害最大。

材料二   19491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关于外交问题的指示稿上的批文指示:“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政府自己解决。”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前后,毛泽东提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两个重要外交方针:“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摘编自尚伟《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路线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及历史作用。
2021-11-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某条约规定:“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该条约签订的直接背景是
A.朝鲜战争的爆发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新中国的成立D.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020-02-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2019-01-30更新 | 2916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6届河北鸡泽县一中高三上期第四次周测历史卷
9 .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2019-01-30更新 | 6210次组卷 | 111卷引用:河北省景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思想的变化和提出的外交原则,简析这一原则产生的背景。

材料三2015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大事年表

时间国家和地区会议活动
2015年4月
20日至24日
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印度尼西亚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
2015年5月
7日至12日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出席俄罗斯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
2015年7月
8日至10日
俄罗斯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
2015年9月22日至28日美国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英国应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当前外交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