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1954年7月,毛泽东指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之间可以和平共处。”10月,他与尼赫鲁谈话时讲到:“国与国之间不应该互相警戒,尤其在友好的国家间。像我国同美国这样互相警着是不好的。”这表明当时我国(       
A.实践了“求同存异”方针B.根据多极化趋势调整外交政策
C.与资本主义阵营达成和解D.外交活动服务于国家核心利益
2022-07-01更新 | 280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写道,积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据此,新中国成立后我们
A.外交上倒向社会主义苏联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D.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3 . “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句话的含义被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和平共处”
2019-08-24更新 | 284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应邀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索马里等非洲十国,就国际局势、不结盟运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经济援助与合作等事宜进行了近两个月的交流。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A.促进了“求同存异”思想的形成
B.有利于改善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C.标志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D.推动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
第一年302149
第二年41.30.458.3
第三年51.7590.00348.238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2019-01-30更新 | 3682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为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2019-01-30更新 | 6210次组卷 | 11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2018-06-09更新 | 10845次组卷 | 118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平冈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外交经历了由传统外交向现代外交的艰难转型。
材料一 在道光和咸丰两朝的《筹办夷务始末》中,常用的外交词汇有四类:
范畴
词汇
对外交关系辞令
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抚驭中外、抚有万邦……
中国对西方看法
丑类、逆夷、夷性犬羊、性情狡诈、夷情叵测、狼狈为奸……
对西方政策辞令
查办、多方开导、恩准、格外施恩、驭夷、羁縻……
西方对中国态度
情词恭顺、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乞恩、滋事……

材料二 出席巴黎和会本身,中国已经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形象,并且参与了世界新秩序的创建……不签署凡尔赛和约,从而迫使全世界关注中国的状况,并为山东问题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顺利解决奠定基础。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材料三 中国领衔签约(26国宣言)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事,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
——《中央日报》1942年1月6日的社论
材料四 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外交观念矛盾性的体现?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巴黎和会前后的相关史实,指出“中国的新形象”的具体表现?
(3)分析材料三 “我们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的主要原因?试举两个史实证明此观点。
(4)中国现代外交角色实现了由‘孤独的革命者形象’到‘今日地球村’重要成员的转变。解释其内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16-12-12更新 | 12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深圳中学高三考前演练文综历史试卷
9 . 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双边关系基本原则;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
A.与发展中国家结盟B.努力拓展外交空间
C.消除了意识形态因素影响D.突破了西方国家封锁禁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