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下图为创作于1951年的漫画《亚洲民族团结》,该漫画意在体现(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取得丰硕成果B.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C.社会主义阵营密切合作反殖反霸D.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立场
2 . 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D.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2020-07-0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中国著名版画家江敉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
A.受到当时国际环境影响B.表明“左”倾错误干扰艺术创作
C.反映出美苏争霸的激烈D.反映出“一边倒”政策成效显著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交往古已有之。在汉代,非洲已在中国与罗马的贸易中发挥中转站的作用,埃及商人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购买中国货品,再经由亚历山大里亚、迈奥霍穆等港口将其运往罗马。唐代《贞元十道录》记载了自广州出发、经波斯湾到达非洲的航程,中国同北非、东非等地已实现直接通航。宋代,每年自非洲进口的“象犀珠宝香药之类”商品数额高达“五十三万有余”,大大超过前代体量。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曾亲身到访非洲,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也于14世纪到访广州、泉州、杭州等地,中非人民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明代郑和船队四次抵达东非海岸,将古代中非交往推向高峰,双方频繁互访,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永乐年间还恢复了三省市舶司,以便非洲诸国使节来华时“与中国贸易”。今天在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出土的大量中国陶瓷、钱币,年代由唐至明,成为中非友好往来的见证。

——摘编自张铁生《中非交通史初探》

材料二   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国家民族独立自强。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加纳时,明确了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以及不附加政治条件等基本准则,奠定了中国对非援助的总体基调。在农业领域,中国派遣农业技术人员赴非建设经营农场,帮助解决非洲粮食紧缺问题。在工业领域,中国援建的项目针对非洲当地需要,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工期短、投资收回快。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长期对非洲国家提供无偿援助,无私支持非洲基建事业。此外,中国还通过派遣教师、医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各领域技术能力,中国员工与当地工人同工同酬,“对等上班”,赢得了非洲人民的认可与支持。

——摘编自宋微《中国对非援助70年——理念与实践创新》

材料三   21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援助以追求发展效益为主,兼顾政治、安全等其他 效益。中国与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系。中非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的步伐大大加快,提高了非洲国家的生产能力。中非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在影视制作、出境旅游、人才交流、学术研讨等领域加深合作,助力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据谷靖《转型背景下的中非关系:新形势、新挑战、新合作》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非交往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非援助的背景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949年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图一是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开进中国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图二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材料二     以下材料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1972228日)。

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材料三       当中国宣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时,20171218日,白官网站发表了以“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为题的报道,美国也宣布进入一个“新时代”。相较于“冷战”结束以来几届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份报告在对华关系上变得消极许多。

中美关系已经转变为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这一转变使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与此同时,中美关系也存在不少机遇。

——整理自刘建飞《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中的中美关系》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美关系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导致三个时期中美关系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变化的认识。
6 .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里,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了新中国的外交意向与原则。七十年后,很多网站晒出了“新中国第一份国书”,如下图。作为历史证据,这份国书可以用来研究

①中苏友好关系史                                 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③“一边倒”政策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如表是美国《时代周刊》时面信息的节选,阅读下料,完成下列要求
年份封面封面主题艺术符号构成封面综合评价
1950RED CHINA'S MAO
New war,old warlord(War in Asia)
1.毛泽东形象
2.红色妈蚱群
负面
1972Nixon's China Odysey1.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
2.周恩来与尼克松会面
3.中国歌舞表演
4.尼克松游长城
正面
1983Baishing Mao's Ghont1.邓小平形象
2.毛泽东轮廓
3.山川、河流、云彩
4.工业化城镇
中立
20031.SARS NATION
How this epidemic is transorming China ?
2.Why the virus spreads China's Cover-up?
How scared should you be?
左图
1.印有肺部阴影的中国国旗
2.白色色块背景
右图
1.戴口罩的西方女性
2.“关于非典真相”的英文字符
负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3-07更新 | 329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北师大长春附属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三份政府工作报告中(1954年、1959年、1964年)常见词汇的统计情况(单位:次)。此图反映出当时中国
A.外交上意识形态较为浓厚B.难以开展本国的外交活动
C.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几乎长期与国际舞台隔绝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图”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编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尼克松与共产主义中国的相处中,采用了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思想。因为,在他看来,美国对亚洲采取的任何政策,都必须刻不容缓地抓住中国。长远来看,如果没有中古哦这个拥有七亿人口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尼克松以现实的眼光,清醒地看到美国多年来对中国所执行的“遏制和孤立”政策,似乎毫无效果而濒临失败。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不应错过中苏决裂的这个大好时机来表达内心对中国的尴尬向往。

——摘编自陈俊杰《尼克松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三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对外政策呈现出下列特征: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然不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

——摘编自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对外政策做出的调整,并分析这种调整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外政策呈现这两个特征的原因。
10 . 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图中的数量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A.取得了巨大外交成就
B.贯彻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贯彻的是“一边倒”外交方针
2018-11-25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