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秩序是为了维持稳定有序的状态而确立的一种机制,受制于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制衡关系和以国际法及国际惯例为核心的规范体系。……在每个历史时期,总有一种国际秩序制约着世界。当国际关系中的国力对比和规范体系发生较大变化时,国际秩序就会迎来新的转折期。每个国家都应该以其国力和外交实践,在各时期国际秩序中进行自我定位,……在一定时期,每个国家都会对国际秩序作出自身的判断和评价,其认知方式会直接影响其政策选择。

——江时学《国际秩序、中美关系与中国外交》


根据材料,提取相关观点(整体或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07-23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现代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材料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其外交思维与逻辑主要可划分为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这种历史转变不仅映射出对时代主题的研判发生着变化,也反映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以自身古典优秀国家间政治思想资源并伴以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为指导,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建立的国际事务话语机制进行着有益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在独立自主前提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所有国家开展正常外交这一原则始终未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段时间内的革命式外交到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引领式外交……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捍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以及构建稳定有序的和谐世界为目的与宗旨。

——摘编自李博一《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话语:转型与重构》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

6月,麦卡锡主义盛行,美国开始全力扶持蒋介石,禁止美国人同中国大陆发生任何直接接触的政策,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地缘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基础统统让位于“对共产主义的惧怕”。

1969

“尼克松主义”出台,由过去的敌视、孤立、包围中国,改为利用中苏矛盾,缓和中美关系,以便从越南脱身和抗衡苏联。

1978

3月,卡特总统派布热津斯基访华,美中建交谈判走向正轨.910月间,中美建交谈判最终完成。

1983

美对华政策委员会出台“美中关系未来十年报告”,建议指出“美国既不应当把中国视为盟国,也不应当将其视为潜在的敌手。双方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着某些共同的目标,因而有可能进行不同形式的合作。”

1989

6月,国务院发表了年度“人权报告”,谴责中国侵犯人权。并向台湾出售F-16战斗机,使台湾问题又一下浮上水面。

1999

5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战机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事件又使两国关系由晴转阴。1115日,中美两国达成了中国加入世贸的历史性协议,为下降的双边关系又一次起到了稳定作用。

——摘编自何兴强《“中国通”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发展历程》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划分中美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并说明各阶段的特征和划分依据。(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的外交观念

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改革开放时期

1.建立新型外交关系——中国革命的基本诉求
2.“独立自主”与“和平”——新中国外交的核心观念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的基石
4.国际统一战线与划分“敌、我、友”——基本外交策略
5.从“两个阵营”到“三个世界”——对现实世界的战略划分
6.战争、和平与革命——冷战时代的困惑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调整外交战略
2.重新判断国际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3.紧密配合改革开放的需要——重新诠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在多样化的世界中寻求均衡——建立全方位对外关系格局
5.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谋求合作共赢——以渐进的方式推动国际秩序的改进

——摘编自章百家《我们怎样走向世界——新中国外交视角与观念的演变》

(注:“三个世界”是毛泽东于1974年提出:第一世界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美苏争霸是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根源;第二世界指美苏之外的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第三世界指发展中国家,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主要力量)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年来,法国教育部在制定教学大纲时,逐步加大对中国的介绍力度,有关中国问题在法国教科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知识呈现越来越细。

中国史内容或中国形象认识
古代中国丝绸之路、汉武帝、汉文化、科技体现当时中国的积极形象
1949年-1989新中国的成立,“红色”形象总体客观,同时也是挑事的
万隆会议,“第三世界领导者”形象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了解信任
中国改革开放,“资本主义”形象有关中国的“强”的内涵与中共使用“强”的内涵存在较大差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困惑和不解;中国改革开放对社会的不平等、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也改变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冷战后中国崛起、中国梦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格局

提取材料中相关信息,发表你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信息完整、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性强)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法关系


材料

19491228日,法国总统奥里奥尔表示:“我认为这件事(承认新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等人家来逼着我们承认。”然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表示:“美国国务院坚决反对法国承认共产党中国的想法。”当时法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严重依赖,遂决定暂时放弃对承认新中国的考虑。

——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始末——20世纪40~60年代的中法关系》

1964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冲破重重阻力,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法方这一愿望也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回应。在双方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下,19641月中法正式建交,轰动世界,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据沈孝泉《中法建交50年: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评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法关系的变化。
2022-05-10更新 | 49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代世界形势与中国外交

时段世界形势中国外交(政策或实践)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

从表格中选择一处中外对应的空白栏,填入同一时间段的两个重要史实,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要求:史实准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2-04-19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等四校2022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的外交具体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初前期、改革开放初 步深化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时期。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史也是新中国的崛起史,如果说改革 开放以前的中国外交是基于革命和民族的视角,那么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则是基于发展和世界的视角。新时代新形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继续弘扬优良传统,坚定不移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摘编自艾丹《新中国外交发展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外交视角的演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4-05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衍致周扬信件

周扬同志

彼此都忙,又有许久不通信了。上海遭轰炸后,大家紧张得很,情势是严重的,敌人必然的还要来炸,而我们在这次工作中,也发现了许多毛病,如太平观念,思想上的麻痹,甚至有个别的贪污腐化事件,希望在这次工作中整肃一下,否则上海这个地方乃是不好搞的。

中苏条约签订那一天,幸亏中央的电报抓得紧,未出毛病,但也演了一些悲喜剧。上一天晚上得到情报说,十四日上午要来轰炸,决定疏散一下水电厂附近的居民,传达下去太机械了,弄到半夜雨中大举搬家,翌晨又发了一次警报(后知发错了),停电半天,加上这一天全市无报(各报因等周总理谈话稿,至九时才出报),弄成谣言满天飞,全市紧张慌乱,幸亏当晚六时经过无线电及紧急动员了广播车,四处宣传中苏协定,才把秩序和人心稳定下来,捏了一把大汗。

……夏衍,1950.2.


材料为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夏衍写给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的亲笔信。根据信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解放之初党和政府面临的严重危机及处理重大危机和突发事件、治理城市社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2-03-30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话语的变迁

历史时期“西方”概念
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探索时期
从“西方殖民主义”“西风”到“破除西方迷信”
在国内,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既是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批判对象,也是我国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国际上,“西方”概念主要是我国与亚非国家尤其是被“西方”压迫或是实行殖民主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倡导破除“西方”迷信,打破了以往“西方中心论”的现代化理论,适时提出新的外交战略。
改革开放新时期从“向西方学习”到“绝不照搬西方”
“西方”概念主要指经济的“西方”,并形成了“对西方开放”、“西方发达国家”等“西方”正面话语,又有政治上、思想上警惕和防止
“西化”危险的负面语义。“西方”概念又得到进一步完善。“西方”既是理性学习和经济合作的对象,又是时刻警惕防止“西方”的对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到“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
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

——摘编自黄晓娟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基于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现代化历程中“西方”概念的话语变迁。
2022-03-05更新 | 50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