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考察,七十年的新中国外交都经历了“变”与“不变的峥嵘岁月。“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对传统外交理念和战略的突破与创新,如外交使命的层层推进,外交战略的因时制宜,外交话语的不断加强。“不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对既有核心原则的一贯坚守,对普遍价值的始终捍卫。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的进程既有内外动力,而且遵循着相辅相成,推陈出新的辩证关系。

——白卫东,刘常喜《峥嵘七十年: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根据材料,围绕新中国外交的“变”或“不变”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11-11更新 | 637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河南宏力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最能凸显如表中我国外交战略演变的主题是
时期外交基本战略演变
新中国成立至50年代末“一边倒"(即与苏联结盟)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两条线”(即反帝反苏)
20世纪70年代初“一条线"(即联美反苏)
20世纪80年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不结盟政策
20世纪90年代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
2012年以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C.增进互信加强合作D.与时俱进、实事求是
3 . 1982年,邓小平把中国外交政策总结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进--步强调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21世纪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
A.和平共处五原则的提出和实施B.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
C.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D.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政治地位上升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夷之海艘,坚驶巧习,以其恃贸易为生计,即恃海舶为性命也。中国之师船,……其船窳(粗劣)漏,断不可以涉大洋。……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己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国甚为遥远,其窥吾国必以南洋为基地。倘因诸华人流寓岛上者,举其雄桀,……略等藩镇,庶足为南服锁钥与!”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日军为避开从威海港正面进攻,决定在荣成登陆,由陆路抄袭威海卫之背。120日晨,日"山东作战军"在联合舰队护送和支持下,于荣成湾龙须岛登陆,占荣成。……217日,日军占领刘公岛,威海卫海军基地完全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威海卫之战》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海军以护航、撤侨、救援、出访、参加联合演习等形式频频走向深蓝,走向世界。在海上战力迅速提升的同时,中国海军的非战争应用也日益引人注目。……如此看来,崛起的中国海军不仅将是一支望而生畏的战斗力量,也应是世界一支肩负诸多非战争应用职能的重要力量。这既是其职能所系,也是国家责任和世界使命的要求。

——《中国海军的另一种崛起》


(1)根据材料一归纳魏源维护海洋权益的观点。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权丧失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海军的作用。并据此分析现今中国的外交政策。
2021-09-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二十一世纪, 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面对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全球层面倡导(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建立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
C.成立上海合作组织D.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6 . 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教授说:“在叙利亚等问题上,我们的判断标准是有没有影响到国际和平与安全。当我们认为国际干涉无助于这种问题的解决,有时候反而使这些问题更加恶化,我们就会投下否决票。”这表明我国的外交原则是(  )
A.不干涉他国内政B.维护世界和平
C.遵循联合国宗旨D.反对霸权主义
7 .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访世界,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不断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密切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B.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C.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积极推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2021-04-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统计:1978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为8.68亿美元,1982年为62.91亿美元,2006年增长到2470.25亿美元。造成这一态势的因素是中国
①尖端科技长期落后于国际水平               ②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③加入世贸等国际经济组织                      ④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彰显活力
A.①④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③④⑤
9 .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的数量接近于零,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是世界各国平均值的1.8倍。这说明新时期我国
A.开始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B.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
C.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D.成为国际组织的主建者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总特点是“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之后有不断弱化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新中国成立至朝鲜战争结束,严格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结束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国际局势的缓和,实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随着新中国国内政治氛围的“左”转和中苏关系的破裂,政策转向依靠美、苏之外的“中间地带”。虽然经历了变化,但大体来说,中国的外交政策并没有突破“一边倒”战略,只是在中苏同盟的基础上进行有限调整。

——摘编自陈少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材料二   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逐步调整对外政策,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实施的针对苏联的“一条线”外交战略。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即主张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和促进经济共同繁荣。所有国家一律平等,并努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恢复和发展正常关系,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深刻、最成熟的一次。

——摘编自颜永琦《从结盟到不结盟——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背景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当时调整外交政策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