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 道试题
1 . 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中国奉行友好结盟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D.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2019-01-3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河南三门峡陕州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精英对抗赛历史卷
2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区域合作。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了(   
A.《阿拉木图宣言》B.《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C.《联合国家宣言》D.《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3 . 2011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参加了201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理事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表明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策略(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中国积极参与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C.新时期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D.积极推进睦邻友好合作的关系
4 .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1月19日一举解放大陈岛的外围据点一江山岛。当日,艾森 豪威尔总统提出由联合国斡旋,台湾海峡“停火”建议,他还在记者招待会上声称,“把福摩萨(荷兰人对台湾的称呼)和‘红色中国’看做是分开来的独立国家,互相保证安全以解决台海危机的办法”,是“不断加以研究的若干可能性之一”。可见,这里的“停火”实际上是
A.调节国共矛盾,维护台海和平B.分离台湾,制造“两个中国”
C.推行冷战政策,维护美国利益D.压制台湾,缓解与新中国关系
2016-12-12更新 | 10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5 . 1978年邓小平访日时阐明了三个目的:一是互换和平友好条约的批准文件,二是向几十年来致力于改善中日关系的日本友人表达中方的感谢,三是像徐福一样来寻找“仙草”。下列选项不能表达邓小平意图的是( )
A.暗喻中日友好历史悠久B.夯实中日友好基础
C.“仙草”暗指现代化秘密D.实现中日邦交关系
6 . 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后,蒙古、巴基斯坦、伊朗、印度等国先后成为观察员国家,2016年塔什干峰会上,印度.巴基斯坦正式成为会员国。2013年1月,土耳其提出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想法。4月,土耳其成为北约国家中第一个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上海合作组织是
A.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B.亚欧国家的自由贸易区
C.亚欧国家多方合作的政治集团
D.区域反恐政治联盟组织
2016-11-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1年9月4日,美国在排除我国参加的情况下召开旧金山对日和会,片面通过对日和约,周恩来总理兼外长9月18日发表声明,指出对日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9月8日,美日签订安全条约,结成军事同盟。1952年4月28日,日本政府同台湾当局签订和约。5月5日,周恩来外长发表声明,坚决反对日蒋和约。
———引自李琛《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局面的开拓及作用》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2001年4月3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通过右翼炮制的历史教科书,中方提出强烈抗议,要求日本政府纠正错误。2003年1月4日,日本媒体披露日本政府从所谓“民间所有者”手中租借钓鱼岛,中方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2004年12月22日,日本政府为李登辉赴日活动发放签证。中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2006年3月6日至7日,中日第四轮东海磋商在北京举行。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无视国际社会、亚洲邻国和日本人民的关切和反对,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中方提出严正交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日关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的图一的会面直接导致了什么结果?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图二的会面对中日两国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中日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概括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016-11-18更新 | 9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河南省卫辉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8 . 在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后,中国海军于2008年12月26日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中国海军自15世纪郑和下西洋以来的首次远征,具有划时代意义。这说明
①中国海军出兵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是合理合法的 ②中国的这一行为严重损害了索马里的国家主权 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 ④中国出兵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③
9 . 读下列材料:
近年来,“中国理念”“中国作用”受到世界深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9月21日至2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连续出席四大峰会,向世界阐述中国在新形势下的“气候观”、“发展观”、“安全观”、“经济观”。
材料一       22日,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胡锦涛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履行各自责任是核心、实现互利共赢是目标、促进共同发展是基础、确保资金技术是关键。
材料二       23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亮相,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讲话。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胡锦涛呼吁国际社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提出四点主张——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安全,用更全面的观点看待发展,用更开放的态度开展合作,用更宽广的胸襟相互包容。
材料三     25日,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发表题为《全力促进增长 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共同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坚定信心。
请回答:
(1) 新中国成立后的20余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列举相关的历史事件?概括30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负责任”的大国的?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促使全球变暖的几项发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曾发生滥伐森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中国在新形势下的“气候观”、“经济观”、“发展观”所体现出的“中国理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产生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当今新形势下的“中国作用”?
2013-06-06更新 | 6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安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10 . 下列是2010年我国开展的一些重大外交活动,其中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A.海地地震后,中国警察赴海地维和
B.胡锦涛出席在日本横滨举行的APEC领导人会议
C.胡锦涛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
D.参加“和平使命-2010”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演
2010-12-22更新 | 68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2012学年秋期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复习班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