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     
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
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2022-09-08更新 | 4418次组卷 | 46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理时说:“我们过去曾说过建立‘一条线’的反霸统一战线,现在不搞那些……国际上一切和平力量都是我们的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也不搞集团政治,不依附于任何集团。”这表明中国(     
A.积极投身不结盟运动B.重点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C.适时地调整外交政策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23-04-21更新 | 1293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外交战略:

1955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63年

两个中间地带论

1974年

“三个世界”划分论

1978年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

由此可知(     
A.我国积极构建外交话语权B.国际局势决定了外交政策
C.外交相对处于弱势的地位D.外交政策服务于经济建设
4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2019-01-30更新 | 4947次组卷 | 83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训练(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湖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82年,邓小平在致十二大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珍惜自己经过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198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这表明新时期
A.中国的外交政策日趋成熟B.对前期外交政策进行反思
C.外交方针实行战略性改变D.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22-05-22更新 | 529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湖北卷)
6 . 截止2016年,我国已连续14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已连续5次担任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已建立了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交通部长会议等多个交通运输合作机制,倡议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港口服务组织。这体现出我国(       
A.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B.积极参与全球多边治理
C.不断发展与世界大国的关系D.构建均衡发展外交格局
7 .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余年来,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上海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 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这说明上海合作组织(     
A.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体系B.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C.旨在促进区域经济的- -体化D.有利形成协调合作的大国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呈现出“介”字型布局。“撇”指“丝绸之路经济带”,“捺”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竖”分别指“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和“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经济走廊”。这反映出当代我国外交
A.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B.侧重与西方国家的沟通
C.对不结盟政策有所调整D.凸显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2021-09-08更新 | 1377次组卷 | 42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能源外交,一个普遍使用的定义是“使用外交政策去确保国际能源供给的安全和提升能源部门的合作(大多是双边政府合作)”。

1949—2012年的能源外交概况简表

阶段概况
1949年到70年代初1949—1963年,中国石油总进口量达3123万吨,超过了同期自身产量,其中进口苏联的石油占到总进口量的74%,其他进口渠道包括罗马尼亚等国。1964-1973的10年间,中国石油总进口量仅为680万吨,同期国内原油产量累计达2.39亿吨,进口来源主要是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
70年代初到1993年1973-1993年,中国面向国际市场出口石油3.77亿吨,出口对象主要为东北亚、东南亚邻国,其中日本吸收了一半以上的出口量。
1979年中美签署《中美科学技术合作协定》,迅速开启水电、化石能源、能效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从1986年起与法国合作建设大亚湾核电站。
1993—2002年1995-2002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从1710万吨增至7026万吨,来自沙特的原油进口量在中国总进口量中的占比从2%上升到16.4%,伊朗原油的占比从5.4%上升到15.3%,非洲地区原油的占比从10.8%上升到27.16%。
2003—2012年自2004年,中国先后与安哥拉、与俄罗斯、巴西、厄瓜多尔、哈萨克斯坦、刚果(布)等国采取了“贷款换石油”模式的合作。
多个陆上油气管道项目在2003年前后开始得到实质推进。到2012年前后,西北、东北、西南三大陆上战略通道的格局初步成型。
中国与美国于2009年建立“可再生能源伙伴关系”,配套建设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等工作平台。2010年中欧清洁能源中心成立。

——摘编自张锐《中国能源外交历史与新时代特征》


阅读材料,任选两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其能源外交概况做出合理解释。
2022-02-21更新 | 39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诊断性检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
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
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2016-11-27更新 | 2903次组卷 | 5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双周考(3.28)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