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江西 高二 期中 2023-11-26 2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下表所示是研究商周时期政治史的学者提出的几种观点。这些观点集中探讨了,商周时期(     

观点一

商周时期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军事联盟,虽然王是联盟的共主,但联盟之间仍相对松散,因此此时的王权还无法达到专制的水平

观点二

商周时期的王权已经是专制的了,本质上它与后世的专制皇权并无二致

观点三

三代的王权是指“强制性的公共权力”,这种王权凌驾于诸邦国之上

A.民主制度遗风B.民本思想产生
C.王权及其性质D.君主治国技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     
A.适应了古代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保障了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D.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2023-10-06更新 | 740次组卷 | 7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二十二年)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另据《唐六典》统计,唐初有“七千余蕃”与唐王朝存在政治、经济或文化往来。由此可推知,唐初(     
A.海上丝绸之路得以开通B.国内出现了民族交融高潮
C.鸿胪寺官员职务较繁忙D.突厥对中原的威胁被解除
2023-11-2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宋代,寇准曾和曹利用一同担任枢密使,寇准经常指着曹利用的鼻子骂道:“君一武夫耳,岂解此国家大事耶?”名将狄青担任枢密副使后,宰相庞籍就轻蔑地称他为“赤枢”,非但大臣轻蔑狄青,就连微末小官也看不起狄青。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B.君主专制受到冲击
C.崇文抑武的政治风气盛行D.统治集团因循守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5. 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
丞相、御史大夫、郡守
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
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
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2022-06-14更新 | 7309次组卷 | 53卷引用:2022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明朝科举自下而上有乡试和会试。明初至中后期,录取人数逐渐上升,但乡试录取率由10%逐步降至3.3%,会试录取率也由21.7%降至8.4%。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科举制影响扩大B.世袭制仍然占主导
C.政府行政效率低D.程朱理学逐渐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大清律例》规定:子殴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父母殴子,不负法律责任;殴子致死,最重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这反映出清代法律
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B.等级尊卑,异罪同罚C.法分贵贱,因人而异D.法重伦理,忽视私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明清时期统治者构建了严格规范的“圣谕宣讲”制度,以儒家正统观念为核心,以皇帝颁发的“圣谕”为内容,在乡里定期对所有民众进行宣读与讲解。“圣谕”的内容也由明初的六条扩展到清代的十六条并有详细的解读。这一现象反映了统治者
A.重视基层治理B.开始独尊儒术
C.注重政令传达D.压制宗族自治
2021-02-22更新 | 1264次组卷 | 40卷引用: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1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西域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③北庭都护府④伊犁将军
B.①西域都护府②北庭都护府③北庭都元帅府④伊犁将军
C.①护乌桓校尉②北庭都护府③北庭都元帅府④西宁办事大臣
D.①护乌桓校尉②北庭都元帅府③北庭都护府④西宁办事大臣
2023-12-0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下列各项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②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④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
2021-12-25更新 | 501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笔记,其中事件与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事件意义
A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标志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
B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标志中国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C1913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法》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D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标志着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以上史实主要说明
A.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提高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C.少数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前途命运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2021-05-18更新 | 1414次组卷 | 2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下表经济现象的变化表明(     
时间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计划管理的商品计划供应出口商品
1985年120种188种70种
1987年60种23种36种
A.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退出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指出要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普及宪法知识。下列关于新中国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1997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④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