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成大国,而现成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被称为“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冷战后美国的东亚战略变化是针对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的,其实质仍在强化和维持美国在区域内的主导地位和战略影响力。美国意识到中国在地区中的影响扩大已经出现可能挑战其霸权的趋势,其战略要旨在牵制中国发展和维护美国利益。

——张晟泽《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与中国应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指出冷战后美国在东亚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现代中美关系为例,就中美应“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在建国后的三四年中,我国同苏联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签订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及其他各种专项协定和议定书等,共达110多种,而与其他国家订立的各种协定,总共才二三十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对象中,既包括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欧美国家,又有亚非国家;既有大国,又有小国;既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又有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国家。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根据材料,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外交方针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实施背景方面予以简要说明。(说明:只答一种变化趋势即可。要求史实准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阶段。这两个历史阶段既相互联系、又有很大区别,体现了新中国外交史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本质上都是党和国家进行新中国社会主义外交工作的具体实践。同改革开放前相比较,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改革开放重塑了当代中国外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同整个世界的关系。中国认知国际环境和自己的国家利益出现根本改变。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继续深入发展。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新中国外交,把握中国人民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的交汇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处理好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关系,是我们回顾几十年来的新中国外交得出的启示。

——摘编自朱炳元《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的中国外交》


根据材料,围绕“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3-03-25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部分高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外交以革命为视角,基本诉求是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核心观念是独立自主与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转以发展为视角,外交工作紧密配合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发生重大变化,做出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了新诠释,致力于建立均衡的对外关系。中国成为现存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谋求以渐进方式推动国际秩序的改进,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中国成为令世界瞩目的新兴大国。面对新挑战,中国的外交观念在继承以往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

——摘编自章百家《新中国成长历程中外交观念的变迁—从革命的、民族的视角到发展的、全球的视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家角色”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自我定位,是国家对自身实力与外交关系的审视,也是国家对自身国际形象的建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国家角色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发生着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的国家角色观念表述

年份《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节选
1988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改革同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息息相关。世界是否能够走向和平、稳定和发展,会对中国的改革和建设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中国的改革和建设也将在世界上产生影响。
1989从国际条件来看,全世界正从对抗转向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这种变化总的来说对我国是很有利的。我国有可能争取到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以集中力量搞好改革和四化建设。
1999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在不断强大和成熟,我们的任务也更重了,对于历史、民族和人类所承担的责任更大了。
2000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建设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华民族,拥有全人类l/5的人口,在新的历史创造活动中责任重大。
2005我们一定要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6一个志在伟大复兴的民族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一个坚持改革开放的大国理当对世界有新贡献。
2013这一年,我们扬帆致远,开创外交新局,“一带一路”联通四海,雁栖湖水拥抱五洲,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016G20杭州峰会牵动世界目光,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为失调的全球治理开出新药方。
2017“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智慧引领世界。
2018世界上仍有战争、贫穷、不公,还要我们完善中国方案、提供中国智慧。

——摘编自韩红星、陈锦《中国国家角色的变迁:基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的国家角色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划分阶段准确,角色定位准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名称参加者国宴内容
开国宴(1949年)中共领导人、解放军高级将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国民党起义将领、工农兵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周恩来总理发表热情致辞,为共和国祝酒。宴会主菜有红烧鱼翅、红扒鸭、红烧鲤鱼红烧狮子头等。宴会酒为山西汾酒、黄酒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国宴(2008)出席开幕式的美、俄、英等10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代表团等宴会设九桌,以鲜花为名,寓意百花争艳繁荣与奥运大家庭和谐。菜品中西合璧:瓜盅松茸汤、荷香牛排、鸟巢鲜蔬、酱汁鳄鱼。配备筷子、刀叉,实行分餐制。
G20杭州峰会国宴(2016)出席峰会的各国首脑及外方代表团国宴布置基调为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国。晚宴餐具为中国瓷器,设计采用传统水墨方式表现中华文化。用杭帮菜,佐以葡萄酒。
国庆70周年国宴(2019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及4000余名中外人士《迎宾曲》喜庆欢快。招待会主宾区台鲜花吐艳;华表、长城等元素与56各民族面塑人物交相辉映;展现春夏秋冬意蕴的果蔬雕刻鲜活灵动,象征着祖国四季繁荣。

——据周加李《中国外交礼宾的发展变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吴德广《新中国国宴的前世今生》等整理

提炼表格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中美两国像一对隔大洋相望的冤家,中国外交政策随着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9年,尼克松政府适当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包括取消《国外资产管制条例》中对美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从事对华交易的限制,但规定这些交易必须属于巴统设定的非战略交易等规定。1971年在中国成功实施乒乓外交之后,尼克松总统采取一系列步骤增加中美之间的旅游和贸易交往,并允许在一般许可证清单下进口所有中国商品。1972年2月17日,尼克松进一步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如将中国从商品管制名单的Z组(全面禁运)调整到Y组(允许非战略物资出口);取消要求美国公司在位于巴统成员国的分支机构向中国出口战略商品时,必须在取得所在国许可证的基础上取得美国财政部的许可证;取消要求美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在向中国出口海外技术时必须事先取得财政部的许可证等相关规定。1972年,双方的贸易额猛增至9250万美元。

——摘编自贺平《尼克松政府初期美国放宽对华经济管制的政策评析》

材料二 几十年来,美国对华战略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建交后的“接触战略”和新全球化时期的“纳入战略”。

——摘编自王湘穗《斗与合的伴奏——中关关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政府放宽对华经济管制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对华战略与中国外交政策”为主题,就1949年以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大变革需要有稳定的秩序,力求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睦的周边环境;坚持独立自主、排除任何外来干预,以便集中力量推进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造。

材料: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变化一览表(部分)

时间外交方针、政策主要内容
1949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1955“求同存异”方针主张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存在并不妨碍亚非国家求同和团结,中国在坚守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亚非国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
70年代一条线、大片为对付苏联,建立一个最为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广大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是反霸的主力;第二世界(发达国家)是争取和联合的力量;在反对美苏争霸时,为了集中对付苏联霸权主义,美国成为一支可以利用乃至联合的力量。
1982对外开放、不结盟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对于一切国际问题,中国将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