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二十世纪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对于美国人乃至所有西方国家的人来说,好莱坞影片是他们了解中国、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习俗的主要渠道。我们可以从好莱坞影片中看出美国的中国形象在20世纪的变迁。

材料一(20世纪初叶)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华人的形象被格式化了。他要么是一个“黄种异教徒”……要么是一个白人的忠实仆从……

材料二从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这一时期电影中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到30年代末,抽鸦片者、厨师、洗衣工之类的华人形象开始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神秘的侦探、贫穷但却高尚的农民之类的正面形象。

材料三进入60年代,早期关于中国及华人的反面形象又重返影坛,帮会争斗、白奴与贩毒再次主宰了华人题材的影片。

材料四70年代,……美国电影对现时中国政治题材的表现越来越少,传统的中国与华人形象又走上银幕。70年代中期,影星布鲁斯·李(即李小龙)所塑造的中国功夫形象风靡一时。

——材料均出自张小琳《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及其文化溯源》

问题:

(1)四则材料涉及了不同历史时期,当时中国国内背景分别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指出影响上述中国形象变迁的主要历史因素有哪些?(至少两个不同视角)

2 . 1991~1992年,短短两年时间内,有19个亚欧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背景是
A.第三世界成为重要政治力量B.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影响扩大
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D.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区域合作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对外援助改变了以往以无偿援助为主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以“平等互利、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共同发展”为基本原则的对外援助。中国开始更多地结合国情、考虑自身的实际能力,在不违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对受援国进行力所能及的援助。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援助对经济意义的考量超越对政治利益的诉求。1977年,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援外工作的报告》,将此后对外援助的金额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设定为不超过4%。1979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降至0.7%,这标志着中国对外援助的转型。

——摘编自李云龙、赵长峰《从“无偿”到“互利”:中国对外援助的转型》


(1)概括材料中“中国对外援助转型”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条“中国对外援助转型”的原因,并说明理由。
4 . 下图为1949—2005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家数量示意图(单位:个)。其中1965—198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增加的原因是中国(     
A.实行“另起炉灶”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B.实行对外开放,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逐渐实现了中美和中苏关系正常化D.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国际合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印度独立之初,以尼赫鲁为首的第一代领导者确定了不结盟的方针,视为印度外交政策的基石。尼赫鲁多次宣布,印度“不参加相互敌对的任一大国集团”,既不参加苏联集团也不参加英美集团。1955年初,尼赫鲁和铁托发表“联合公报”,申明不结盟并不是中立或中立主义的同义语,而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建设性的政策,它寻求集体和平,只有它才能真正实现集体安全”。50年代以后,尼赫鲁以“不结盟领袖”和“第三世界代言人”的身份不断周旋于世界舞台,力图确立印度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领袖角色。

材料二   邓小平鉴于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同时为使中国不卷入美苏冷战之中,避免加剧东西方之间的对抗。1984年5月29日,他进一步说道:“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1986年6月18日又指出:“我们……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对谁。”1989年10月31日特别指出:“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在这样的大问题上,我们都是现实的。”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提出:“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

——陶季邑《尼赫鲁和邓小平的不结盟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尼赫鲁和邓小平的不结盟思想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印两国选择不结盟外交政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应当坚持的原则。
6 .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战略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有两大形势,一是形成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开始;二是亚非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展独立运动,完成民族独立。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中国自成立就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

材料二 在中国方面,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更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苏联的直接威胁,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同时,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希望中美之间的和解能有助于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给尼克松总统的一份备忘录

材料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摘自十九大报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国际形势的特点。为了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战略?为处理好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改变对美外交战略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国际格局的特点及中国的外交战略。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战略制定的因素。
2019-11-01更新 | 1165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提升复习卷:整册综合练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

材料二   

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从宏观视角来看,中国所倡导的求同存异外交原则之中的“同”实质上就是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潮流,其中的“异”则指各国之间的差异性。……只有“存大同、求小异”,才能实现和平与发展。儒家所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直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不但可以用来处理中国同亚非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而且还适用于处理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摘自袁野《试论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建国初期中苏结盟对新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转而实行不结盟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布局的突出特点,分析“求同存异”方针为什么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2018-10-06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4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2018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材料二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8月15日战败纪念日重申“永不再战”誓言,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亚洲邻国带来的重大损害和痛苦表示“深刻反省”。明仁天皇在接下来的讲话中说:“回顾历史,我真心希望战争惨祸不再重演,我和全体国民一道,向死于战火的人们表示深切哀悼。”

—《京华时报》(2010年8月6日)

材料三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资*源%库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联合声明》签署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菅直人、明仁天皇和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没有诚意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