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同周边的苏联(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印尼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同时重视搞好与美国、日本、印度、韩国、新加坡等国的关系。这一外交行为的背景是(     
A.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变化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D.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
2024-01-30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理时说:“我们过去曾说过建立‘一条线’的反霸统一战线,现在不搞那些……国际上一切和平力量都是我们的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也不搞集团政治,不依附于任何集团。”这表明中国(     
A.积极投身不结盟运动B.重点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C.适时地调整外交政策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23-04-21更新 | 1293次组卷 | 10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专题五 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
3 . 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就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双向互动过程。下列“双向互动”的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马尼拉外长会议确定东盟同中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②提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
④参加日内瓦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
2021-11-12更新 | 240次组卷 | 3卷引用:周年热点09 日内瓦会议70周年-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周年热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4 .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1840—194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