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配有专门的“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古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的这种做法是为了(     
A.注重技术传承B.严格制作程序
C.保证产品质量D.强化市场垄断
2022-12-22更新 | 189次组卷 | 7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是新疆脱库孜萨来遗址出土的唐代垂直式织机织成的提花棉织品。另据《通典》记载:天下诸郡每年常贡,按令文,诸郡贡献皆尽当土所出,交河郡(今新疆吐鲁番西)贡氎布(细棉布)十端。这
A.反映出新疆贡品以棉布为主B.表明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C.证明新疆棉纺织业技术较高D.说明国内区域贸易联系紧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先是益、邛、嘉、眉等州岁铸钱五十余万贯,自李顺(北宋前期的农民起义代表)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从材料可知,宋朝的“交子”
A.官方推行的最早的纸币B.官方铸钱困局下的民间货币
C.宋印刷业发达的产物D.中央对地方控制放松的产物
4 . 康熙年间《广东新语》记载:“广东东莞的茶园村,农户多以种茶为业,富者千余棵,贫者也有百余棵,一年售价为万金。”乾隆年间《棉花图册收贩》注释:“三辅(京城附近地区)……种棉之地,约居什之二三……每当新棉入市,远商翕集,肩摩踵错。”由材料可知
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B.棉纺织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C.清朝的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繁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左传》记载:“稷(周始祖),田正也。有烈山(意为‘烈山泽而焚之,)氏之子曰柱(意为用作昆土的木)为稷,自夏以上祀之。”这一史料可以用以说明(     )
A.春秋时期牛耕的发展B.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C.井田制下农民的艰辛D.稷为小农生产发明者
2020-10-3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沈氏农书》(1640年前后编著)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C.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D.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2020-11-01更新 | 139次组卷 | 70卷引用:西藏拉萨片八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的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以及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道光《苏州府志》记载晚明苏州府“江南烟户业田多,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出乡村者十之一二。”这说明当时
A.工商业者成为社会的主要阶层B.市民阶层人口的增加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D.南北经济差距的加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郭沫若认为:《春秋》一书中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只有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事实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C.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土地国有制度的不断完善
2020-06-15更新 | 185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5-2016学年西藏山南地区二中高一下期中文综历史卷
9 . 在井田制下,土地是不能随便买卖、转让的。然而,西周中后期五祀卫鼎、九年卫鼎等铭文中却有了贵族间进行土地买卖、转让的记载。这一变化反映了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礼乐制度的动摇
C.地权出现下移趋势D.王室对土地失控
10 . 《战国策》说秦国“以牛田”,贾谊《新书》和刘向《新序》都记载邹(山东邹县)民“炮牛而耕”之事。这反映了
A.牛耕最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B.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C.战国时期牛耕已经在全国普及D.秦国与关东六国经济水平相当
2021-01-1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