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见下图)


材料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17501801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1.027.5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从经济的角度,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019-06-3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长安城商业区的特点。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商业区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唐代长安城商业区相比,北宋东京城商业区有何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宋城市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
2021-02-04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在此时期,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宋仁宗时,商店与作坊临街而立,坊市合体,新式城市出现。单就从反映流通领域商品价值量的货币总供给来看,北宋中期以后,平均每年的铸币量就要超过唐朝几十年铸币量的总和,可以想象出当时以交换为目的输入到流通领域的商品数量是何等的惊人。宋代时的中国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的50多个国家通商。

——摘编自赖宝成《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材料二 城市的繁荣、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唐宋以后,社会经济新因素不断成长;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向近代化萌动,这些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并且首先是在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出现的。中国传统社会最终没有走向资本主义,也是因为商品经济在种种束缚中不能充分发展,无法完成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

——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出现“向近代化萌动”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南宋叶适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点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实现的”,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1987年,国务院提出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各类中小型合资企业、股份公司等”。这直接促成了大量民营科技企业的成立,其中的经营者个人收入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劳动者,具备了老中产阶级的特征。随着老中产阶级的发展,经济制度明显落后于社会变革,这种现象持续到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1年7月,中央指出私营经济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和发展,对私营企业主“采取团结、帮助、教育、引导的方针,要求他们爱国、敬业、守法”。

——摘编自赵竹茵《制度变迁视域下的中国中产阶级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崛起的“富民"阶层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在推动中产阶级崛起方面所采取的关键性举措。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今中外中产阶级(“富民”阶层)崛起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闽商是极具海洋个性的商人群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是闽商发展的重要阶段。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统治者提出了开洋裕国的国策,并于1087年在泉州设置市舶司。受闽地农商并重社会习俗的影响,闽商通过山与海的互动,将山区特产与海洋贸易联系在一起。执中国造船技术之牛耳的闽商,驾福船沿海岸线向南、向北,开拓海外贸易市场,彰显了闽商独特的海洋个性,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外传。

——摘编自苏文箐《海洋文明的进程与闽商的早期发展》等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闽商逐渐走向衰落。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福建所产的土布土棉失去了市场。作为闽商行销外洋的大宗商品——茶业,因不能与印度的大茶园相竞争而被排挤。印度制茶具有改良的及其及最好的培制技术。晚清,太平军四次入闽,山贼海寇滋扰不断,严重威胁闽商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编自刘锡涛《试析晚清闽商衰落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闽商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闽商衰落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闽商发展历程带给你的启示。
2020-08-2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其中具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两个——汴京和临安。……在宋代,城市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北宋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者,8000—9000家小商小贩。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如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材料三   1949—2009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并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推进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合理化建议。
2020-03-1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3月教学反馈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国内外历史学家的意见,所谓“全球化”至少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当时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不仅邻近国家要与中国保持传统的朝贡贸易,或者以走私贸易作为补充,而且遥远的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它们在亚洲和美洲的殖民地都要卷入与中国的远程贸易之中,使以生丝与丝织品为主的中国商品遍及全世界。在这种贸易中西方国家始终呈现结构性贸易逆差,不得不用大量货币——白银作为支付手段,致使占世界产量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

——摘编自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推动下,信息、资本和商品在全球的流动加快,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第三轮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兴起。恰好从这时起,中国共产党人抓住了新的时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开创了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就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展现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所瞩目。到2010年,中国在超越日本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就是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之命运。

——摘编自郑必坚《新时代中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朝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轮经济全球化兴起的条件,并概述中国如何“抓住了新的时机”。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古今经济全球化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8 . 中国古代以抑商为主的商业政策几经变化,影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蚕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犯令者,没入田货(货指田中所出)。农商之分,实自此始。

——据司马迁《史记》等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简易图


材料三   清朝时为了推行抑商政策,采取大量对商业、手工业、运输业的禁止或者限制措施,如用行会制度限制工商业自由发展。清政府就是利用这种制度对从事国内贸易的商业资本进行有效的垄断与控制,从而达到既能使商业资本为封建政治、经济服务,又能对商业资本瓦解封建经济的作用进行限制的目的。

——史慕华《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思想与政策探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对待商人的具体政策。
(2)据材料二所示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城市商业活动的特点,分析抑商政策在宋朝的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抑制商业的表现及其根本目的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商业政策变化的认识。
2019-12-0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明地区迄今已发现的宋元窑址近30处,其中三元区中村窑、建宁县溪窑、尤溪县半山窑、将乐县碗碟墩窑和南口窑、泰宁县东西窑等具有代表性。在制作工艺上,青瓷工艺深受浙江龙泉窑影响,与景德镇窑青白瓷生产之间也存在技术传承关系,还大量仿烧德化窑瓷器。……宋元时期的三明陶瓷顺闽江而下至福州港、泉州港输出,销往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或由鄱阳湖至长江入海到明州港,向东航行到日本、新罗,向南至马来半岛、向西至印度洋沿岸各国。

——摘编自郑华《从出土瓷器看三明宋元时期窑业发展和陶瓷贸易》

材料二   及至宋朝南迁,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迫使南宋当局致力于拓展海外贸易。在全国几大港口中,广州港由于远离临安,交通不便,消费市场不如泉州;明州港地处军事前线,商船多被征为兵船;而泉州港远离战争前线,不受战争直接破坏。泉州港附近的物产也很丰富,如德化、晋江的瓷器,安溪,永春的茶叶,南安、同安的蔗糖以及泉州城内的各种丝织品等等,都是外商所喜爱的,所以泉州港在宋代海上贸易的位置日趋重要,逐渐成为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摘编自黄德旺《浅谈福建海上丝绸之路与泉州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三明地区制瓷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期泉州港在“海上贸易的位置日趋重要”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从地理区位的角度谈谈你对宋元时期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2019-07-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几百年来,东亚始终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东亚贸易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材料一 明初统治者反对对外贸易,建朝以后的142年里,朝贡贸易是唯一的合法外贸途径。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除宣扬国威外,大量采购西洋(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物产亦是重要目的。……1509年,明廷开放广东开展特定的民间贸易。1514年,葡萄牙人来到中国并逐渐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1567年,朝廷开放福建省一港口供中国商人对外贸易并对进口贸易征税。之后,西班牙、荷兰、英国商人相继东来。与此同时,中国的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活跃,逐渐形成了以闽粤为中心、澳门为核心的亚太经贸网络,中国的瓷器、茶业等物品大量流向西方。中国的商人、工匠遍布南洋各个群岛,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在明末清初的几十年里,郑氏海商集团操控着东亚、东南亚的海上贸易。

——摘编自(美)易劳逸《家族、土地与祖先:近世中国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常与变》

材料二 清初厉行海禁。1683年康熙帝打败郑氏集团,结束海禁,并在主要海港设置海关。粤海关迅速成为最热络的通商单位,专门经营外贸的中国商行在广州快速增加。1757年,乾隆帝宣布广州为清帝国唯一对西方开放贸易的港口,颁布了一套详细的规则,这就是著名的“广州贸易体系”。以广州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多样且整合性好的经济圈。清朝持续外贸顺差。……西方各商业势力也不得不寻求与这个体系的融合。19世纪40年代后,随着中西多项条约的签订,“条约体系”逐渐取代旧的体制,以上海为中心之一的新的远东商贸网络逐渐形成。

——摘编自(美)范岱克《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

材料三 20世纪最后四十年,东亚迎来了发展高峰,日本经济崛起,“亚洲四小龙”腾飞,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千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持续深入,GDP跃居世界第二。…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政府立足亚太、面向世界,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中国在亚太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发挥了日益重大的影响力。

——摘编自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明朝前期到后期东亚贸易出现的变化,并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与清朝前中期东亚贸易的相似之处,并简述清朝“广州贸易体系”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以来东亚贸易和该区域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