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17501801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1.027.5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材料四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从经济的角度,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四)阶段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019-07-0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陕煤建司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材料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17501801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1.027.551.0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北宋到南宋初,为了对商人征税,各地在税务官下设立“专栏”,对商旅进行严格的盘查。高宗绍兴年间,长江沿岸的税务增加栏头,对商旅进行非法缴租……税务专栏人员下面还有许多打手,“设弓罗箭,如待寇至”,商旅一到,他们就大打出手,在正常商税之外另有勒索。

材料二   南宋之时,不少人已逐步改变了以前人们把工商业称作末业的看法,而认为“士农工商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并说这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不可改变的事实。

材料三   北宋熙宁年间,岁入缗钱六千万,南宋熙丰年闻为六千五百三十万缗,略高于北宋。北宋庆历中,每年商税收入为一千九百七十万缗,熙丰年间更多一些,约占缗钱的三分之一。

——《简明宋史》


(1)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的观点说明了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认识。
4 . 经济发展是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 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二



                      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江南经济发展的成就。结合所学分析发展原因。

材料三



(2)依据上图,从布局、功能的角度比较唐宋都城的异同,并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四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2019-11-1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A卷)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京居民的身份与职业复杂,人口流动尤为频繁,朝廷非常重视京城治安。东京城治安区域由内向外划分为皇城、里城和外城,各有专人把守、巡检。京城治安管理有行政系统、厢坊系统、军训系统和巡检系统。宋朝先后推出《窃盗律》《宋刑统》及很多临时性法规。在审理刑狱中,一批开封知府能公允断案。仁宗嘉佑年间,包拯任开封知府,严于执法,疾恶如仇,同时对东京囚犯用刑慎重,甚至宽恕赦免。

——摘编自杨瑞军《北宋东京治安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广州治安混乱,市民深受其害。随着军人犯罪案件增多,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制定了防范和整治措施。1924年夏,国民党广州特别党部组办的暑假工人讲习学校刊登广告,讲授“主权宪法、公民常识”等内容。广州市公安局建立报警电话,如遇突发事件,巡察长官可用电话迅速报告本部。广州卫戍司令部1925年10月27日成立武装汽车巡查队,出巡市面维持治安。《两广惩办盗匪(暂行)》修正条例第三条对判处死刑的行为增加到十九项。军警巡逻如发现抢劫,可当场枪决抢匪。广州新市制确立后,出现了缉捕盗匪、打击犯罪的专职警察。经当局整治,广州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摘编自雷绍宇《近代广州城市治安管理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东京治安管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东京治安管理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广州治安管理的新变化,并谈谈你对当前城市治安管理的认识。
2019-12-0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时间占世界GDP份额
(世界=100)
人均GDP
(1990年国际元)
中国西欧中国西欧
1500年2517.9600774
1600年29.219.9600894
1820年32.923.66001232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的总体认识。
2019-05-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海南省文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段考历史试题(等级考)
7 . 开放与交流是文明间对话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汉代丝织品曾远销到古罗马。汉代中西方货物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是什么?
(2)明清时期中国昧于世界近代化潮流,这和政府推行的哪一封闭性政策有关?这一封闭态势在近代中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被打破?
(3)近代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明间的开放与交流,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但先进的生产方式也传入到中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自己的近代民族工业产生。此时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资本属性上看,主要有哪两类不同的工业企业?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一重大决策重启了东西方文明对话和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针对古代以来中国政府对待东西方文明间对话的不同态度,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2019-08-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交易·交流·交往

材料一   晋商是指山西籍的商帮。新发现的民间文献山西某商人的个人积金账簿,记载了1888-1904年间他在当地与人合伙开商号,经营当铺、布庄、钱庄所立契约及股东分红情况,可以用于研究合伙的制度。

材料二   当代学者以大量明清晋商的数字化文献为对象,研究晋商经营活动的范围。下方为依据晋商在山西省外活动的地名的词频数绘制而成的可视化词云图,词在图中的位置越居中、字体越大、颜色越深,体现出在此活动越频繁。


说明:湖南常德是重要的黑茶产区;恰克图今属于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科布多今分属蒙古、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中国;归化即今天的呼和浩特。


(1)①依据以上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晋商经营活动的特点。
②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使用了民间文献和大数据文献,指出其用于史学研究所具有的优势。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作物开始在欧亚大陆传播,而麦、稻、甘蔗等欧亚作物也在美洲推广。西欧殖民宗主国强迫殖民地人民只生产一种或几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取巨额利润的产品。从非洲被贩卖到美洲的奴隶中,约3/4从事制造蔗糖。对此,美国学者汤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一书中做过形象的描述:“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谈谈你如何理解学者所说“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

材料四


1957年首届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周恩来总理倡议这一展会简称为广交会,他说:“广交会不单要发展同外国的贸易,还要展览我国工农业新产品,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发展和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冲破封锁中诞生的广交会上,农副产品和新小商品是出口的主要商品,最终以成交1754万美元顺利落下帷幕。

——摘编自《逐梦世界广交会启示录》

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各国应该……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前沿领域合作。

——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3)从上述中国举办的交易会中选择一届,从举办的背景、选址、作用等三方面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9-01-19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铁钱与铜钱的比价根据记载似乎在10:1,携带不便。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

材料二   交子本由四川民间百姓发行,发行者不久财衰,交子不能兑现,就发生了诉讼。朝廷下令将百姓发行的交子收归官营,以朝廷财力支持交子的流通和价值的稳定,交子就形成了官方发行的纸币。初期交子的价值十分稳定,有效地支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末期,为了攻打西夏而大量增发交子,使交子的流通数量远远地超过了法定的限额,结果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于是,宋徽宗改交子为钱引,以增加百姓对纸币的信心。

——摘编自石俊志《中国货币法制史话》

材料三   民国初年,北京国民政府曾铸造银元以为国币,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币制混乱的问题。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工商企业因此陷入困境。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1935年政府果断决定币制改革,实行法币政策,实行白银国有,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定为法币。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北宋交子和民国发行纸币产生的相同影响。并结合两种货币最终消亡的命运谈谈对纸币的认识。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南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在江南辗转做官、教学的朱熹用他的整个人生把儒家的伦理纲常加以新的阐释,赋予新的内容。董仲舒那套近乎神学的三纲五常学说,经过朱熹的发挥,才理论化、具体化、通俗化。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先姚安公曰:子弟读书之余,亦当使略知家事。略知世事,而后可以治家,可以涉世。明之季年,道学弥尊,科甲弥重,于是黠者坐讲心学,以攀缘声气,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取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材料三 顾炎武是清初学者中推崇调查研究的典范。“凡先生之游,载书自随,所至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他遍游北方,心怀探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的目的,一年之内半宿旅店。“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穷一生之功,写出“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的《日知录》等名著。                                                                         

——摘编自《明清之际的思潮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并概括朱熹推广新儒学的路径。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之际学术风气的弊端;为此,顾炎武提出了什么主张?谈谈你对该思想现实意义的认识。
2018-11-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玉山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