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明代房舍经历了由草舍而瓦屋、由无厅而有厅、由矮小而高广、由三间五架而多间多架、由朴实无华而重檐曾背的变化。这些变化日益普及,且遍布各地,且多是富民阶层和士大夫所为,明初政府对不同社会等级居住房屋所作的规定也逐渐破打破。这说明(     
A.政府权威受到严重挑战B.社会风气逐渐奢靡腐化
C.阶层变动促使房舍变化D.经济发展推动风俗变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为历史典籍中关于唐朝中后期社会的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出处内容
《唐会要》“胥吏及商贾妻女老病者,听乘座车及苇舆车”
《全唐文》宣宗诏日:“如商旅往来兴贩货物,任择利润,一切听从”
《新唐书》贩盐出身的黄巢“屡举进士不第”
《通典》官员玉宗“善兴利,乘时贸易,富拟王者”
A.政府沿袭抑商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封建等级关系森严D.商业发展改变传统习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晋商票号在经营中,“将资本交付于管事人(大掌柜)一人,而管事于营业之上一起事项,如何办理,财东均不闻问,既不预定方针于事前,又不施其监督于事后”。材料表明晋商票号
A.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B.实现了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
C.与钱庄间互相提供信用支持D.具有现代股份制产权制度形式
2022-03-2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时人描述南宋都城:“杭州人烟稠……然本州所赖苏、湖、常、秀、淮、广等处客米到来,湖州市米市桥、黑桥俱是米行,接客出粜。又有新开门外草桥下南街,亦开米市三四十家,接客打发,分依铺家。及诸山乡客贩卖,与街市铺户,大有径庭。杭城常愿米船纷纷而来,早夜不绝可也。”这表明当时
A.粮食流通网络初具规模B.苏湖地区成为全国产粮中心
C.城市发展带动人口流动D.南粮北运促进了市镇的繁荣
2022-03-12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山西票号创于明朝,其始多山西人为之,分号避各省。人以其资本雄厚而深信之,多以巨资存放号中,因给息存薄甚至无息者,故获利颇丰。其法,集巨资,择信义尤著者数人经理之,出资者为银股,出力者为身股,必俟基础确定,而后从事开拓。据此可知,山西票号
A.成为晋商崛起的关键因素B.促进了边贸经济的快速发展
C.提高了民间资本的利用率D.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的产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北宋时,监镇一职多为贬官或武人所任,以收税为主要职能;南宋中后期,出任者逐渐以进士为主,职权扩大到司法、社会文化和社会救济等,又有监镇、巡检、监酒、监盐等职能分工。据此可知
A.地方社会治理体系逐渐完备B.镇因经济发展地位得到提升
C.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显著加强D.经济重心转移促进制度创新
2022-03-06更新 | 756次组卷 | 14卷引用:新疆昌吉州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北宋赵抃在《成都古今集记》中明确记载“成都十二月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由此可知,当时成都
A.城市规划打破坊市界限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放弃
C.手工业及商业高度发展D.生产领域呈现专业化态势
8 . 《唐会要》记载:“非三品以上,及坊内三绝(住房的门面对坊墙),不合辄向街开门。各逐便宜,无所拘限。因循既久,约勒甚难。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材料表明唐朝
A.市坊的限界被完全打破B.坊市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C.经商时间不受政府约束D.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界限
9 . 晚清时期,台湾茶业逐渐发展起来,厦门“泉郡五县乡民渡台做茶佣工者向以数万计”,其中许多就是采茶工;而武夷山茶工几乎全由江西男子充任,“闽山摘茶”成为江西贫苦农民谋生的一大出路。由此可知
A.茶叶生产中心发生转移B.茶业发展带动人口流动
C.东南地区租佃关系盛行D.对外贸易刺激茶叶经济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5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以蜀地织锦为面料,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缓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3条残断。织有八个汉隶文字:“五汉代织锦图星出东方利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围绕“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确定一个主题,并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