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因家境贫困而入赘妻家的男子称为赘婿。秦汉时,赘婿是一种贱民,要为妻家服役,身份地位很低。宋朝时期,赘婿不但不会被人轻视,还受到专门的法律保护,风气尤盛。这反映了宋代
A.男女地位平等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宗法制度瓦解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2 . 民以食为天,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材料一   北宋东京当时的饮食文化,被视为中国饮食文化史上辉煌的里程碑,在烹饪文化方面,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市场上有正店(酒楼)、食店、拍户、脚店,分等划类,遍布全城。南食、北食、川饭胡饼,各地风味竞相献艺,坊、市不分,夜禁取消。大型酒楼达72家,规模宏伟,每店均可容千人以上宴饮。设备精良,各正店(酒楼)设施豪华,均以银器待客,成为中国烹饪史乃至世界烹饪史上社会酒楼的独例。在服务方面,博士卖酒,响堂行莱,歌舞伴宴,换汤斟酒;外办宴席,则“四司六局”全套服务。品种、技术各有特色,酒楼菜肴、食店小吃、川饭、分茶、胡饼、素馔,异彩.纷呈,难以尽数。宫廷宴会用酒9盛,佐食品种精美丰盛,每盏酒后有歌舞、杂技、相扑、踢球表演,场面宏伟。

——摘编自刘洋《宋代:中国饮食文化的第三个高峰期》

材料二   当时就出现两个名词,一个是大食堂、一个是小吃店,1956年以后公私合营并店,过去的小企业,二三十人、四五十人的小企业一下变成一个大食堂,一二百人了....公私合营以后由小变大,就是综合起来了。比如我在菜市口这一片,当时卖小吃的挺多,就集中起来一个大店,变成小吃店了,所有小吃都集中起来了,原来你那一个小摊儿、他那一个门脸儿,这样集中起来便于管理。使这些人既有生意,又有营生之道,统一实行工资制。这样这个企业本身,各种风味虽然都在一起,但是实行工资制度,不是你自己经营了,就是合营了。那么一些大的饭馆呢?也是几家合在一起,就变成一个大食堂。

——摘编自杨原《变迁中的北京“勤行”:陈连生口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饮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捐出新中国成立后餐饮业出现了什么新形式,并分析原因。
2022-03-05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2022届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蔡襄(1012-1067年)在担任福州地方官时,曾作《福州五戒》,其一曰:“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司马光(1019--1086年)则更深刻地指出,“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这反映出当时
A.商业社会伦理缺失道德沦丧B.社会各阶层流动性增强
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传统观念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2022-03-05更新 | 191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名校2022届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初,在井盐富集的蜀地,朝廷控制大口浅井以垄断盐利。仁宗时,民间开始以新技法开凿小口深井——“卓筒井”。官方屡禁不止后,遂允其兴开并行盐课。蜀地盐井的发展表明
A.技术革新推动盐利重新分配B.政府放弃了盐业专卖政策
C.私盐产销兴盛导致盐税锐减D.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此景表明北宋
A.商品经济繁荣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海外贸易发达D.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清时期。上海城障庙附近形成了“以节引客”的传统习俗,如“城障神出遮,远近商贩云集。摊点林立,官民参与,百戏杂呈”,许多原本赶庙会的“行商”逐渐“沉积”下来,成为“坐商”,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商业区。这反映出
A.政府支持社会节日的活动B.民俗文化推动商业发展
C.政府的抑商政策趋于松弛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质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是某同学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
甘著、玉米等外来作物引入中国
手工业雇佣自由劳动力进行较大规模生产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长途贸易发展,商帮势力雄厚

A.宋代的农业B.唐朝的金融C.元朝的外交D.明朝的经济
8 .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许多大商人立传。这表明他
A.肯定商人的社会价值B.赞成重农抑商的政策
C.强调手工业者的作用D.提倡工商为本的思想
2022-03-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代以下称治者三,文景之治,再传而止;贞观之治,及于而乱;宋自建隆息五季之凶危,登民于衽席。迨熙宁而后,法以斁,民以不康。”(王夫之《宋论·太祖十五》)且不论王夫之对神宗时期的微词,若就总体而言。将北宋前中期与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相媲美,并非完全言过其实。清代学者戴震说:“宋以来,孔孟之书尽美其解,儒者杂袭老释之言以解之。”

——摘编自陈振著(中国断代史系列:宋史》

材料二   晚明的学士很欢喜干政,不过太无常识,所言论的与实际政治相隔太远。流寇遍地,有人主剿,有人主抚,一讲到方法上便目之为支离了。所以是一无实际。明末的士风这样,所以为清初学者的晚明遗老都有一种觉语。顾亭林便是其中之一个,他说:“今之君子……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我弗敢知也。”

——摘编自王桐龄著《中国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若就总体而言,将北宋前中期与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相媲美,并非完全言过其实”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亭林的观点,并简析其提出该观点的原因。
10 . 明朝初年,汉口只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滩,成化年间,汉水改道,这里成为天然的避风良港,于是各处商民开始建房造屋,商船也来此停泊,到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汉口的崛起说明
A.地理位置决定城市产生B.经济发展促进市镇兴盛
C.明代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商品经济促进乡村发展
2022-03-03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