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官营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7-18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2016年,在重庆九永高速璧山段进行考古探测时发现了一规模较大的明代家族墓群,出土瓷、铜等各类遗物55件。那么在此墓葬中可能发现的文物有
A.B.C.D.
2018-02-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17-18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车路、乐器之工……平漫刀矟(长矛)之工……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A.更换工种频繁
B.主要从事雕刻、乐器生产
C.职业是世袭的
D.是政府雇佣的手工业者
2018-02-04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3 . 以蚕丝为原料的纺织品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的著名特产。

材料一   秦汉时期,官营丝织业规模宏大,每年经费高达千万钱,官营丝织工场“作工各数千人”。大工商者经营的丝织业兴盛发达,《史记》载,通邑大都中从事买卖“帛絮细布”者,可“比千乘之家”。官僚地主也自营纺织,田庄中有养蚕、缫丝、织缣、染色等全部生产过程;其产品除自身消费,亦出售求利。社会消费的丝织品明显增加,《盐铁论》中说:“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粢(xi,指麻类植物的纤维)而已……夫罗纨文绣者,人君后妃之服也……是以文缯薄织,不鬻于市。今富者缛绣罗纨,中者素绨冰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

——摘编自林剑鸣等著《秦汉社会文明》

材料二 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和四川成为丝绸主要产区。海外贸易进一步繁荣,据记载,南亚、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50多国的海船常到华南采购丝绸。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已用于航海,而且海运比陆运省钱。宋朝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宁波)、秀州(嘉兴)、温州、江阴、密州(山东诸城)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征收关税以增加财政收入。当时的海港以扬州、泉州和广州最为繁荣,这也促使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地区大力发展蚕丝生产。直航路线也越来越远,从南印度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东非海岸。

——摘编自刘治娟著《丝绸的历史: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彩带》

材料三

鸦片战争前后生丝内外销比例的变化

年代内销外销
1840年以前86%14%
1894年48%52%

晚清时期生丝出口销售渠道

注释:“洋行”指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

(1)依据材料一分析秦汉时期丝织业的经营方式和消费状况。

(2)依据材料二说明宋代海路丝绸贸易兴盛的原因和影响。

(3)依据材料三的图表,评述晚清时期的中外生丝贸易。

2018-01-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渔钩中学2018届高三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2017-11-20更新 | 466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0年江苏连云港灌南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
A.农业经济相对发达
B.战争导致经济衰落
C.盐铁官营阻碍进程
D.内乱加剧政局动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战国时期的手工业生产中,“物勒工名”制度已较为普遍。另据《考工记》记载,当时分工细致,仅“攻木之工”就有七种;铸造不同器类有不同的合金配方,所谓“金有六齐”。下列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A.适应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B.商人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
C.商家制定严格的生产责任管理制度D.社会化分工推动了官营手工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属下设有各种主管,如典作兵器铠甲的考工令、主管炼染的平准令、掌管婢缝制衣服及洗补的御府令、造作刀剑及其他器物的尚方令等。……仅就少府监来说,就有工匠19800人,将作监有15000人。据此可知
A.民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巨大
B.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
C.民营手工业受到政府的压制
D.官营手工业工艺传承的封闭
8 .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B.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C.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2017-08-22更新 | 213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2.秦汉隋唐
2017高一下·江苏南通·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每年十月,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代表着当时各行业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材料反映唐代官营手工业
A.由官府集中管理
B.专门负责纺织及乐器制造
C.生产带有季节性
D.各行业均发展到最高水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四民分业论”,即“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分别培养,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这做法
A.提高了工匠社会地位
B.促进了手工技术发展
C.固化了社会阶层等级
D.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2017-08-06更新 | 246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练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