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金时期,黄河夺淮入海;元明疏浚京杭运河:黄、淮、运汇集于江苏淮安清江浦镇。明清之际,清江浦“为河、漕、盐三处官、商荟萃之所”,大量官吏、兵弁驻扎,“侨民宿贾,巨室麟次”。当地“壅沙为岸”,“斥卤之田甚多”;居民“惟市井是食,语及田夫则退让不屑”。1855年,黄河决溢北流,河督裁撤。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清江浦运道难以疏浚,一度干涸。1900年,河运停办,漕粮全部由轮船招商局以大型海轮运输。清末民初,沪宁、津浦(南京浦口)和陇海等铁路干线相继建成通车后,清江浦彻底失去了旧时的繁盛景象。

——摘编自朱跃成《清江浦兴衰研究(1415—1949)》

材料二   1666年,为避开西班牙的关税,里盖男爵经路易十四批准,在法国南部修建了连通大西洋与地中海的米迪运河,直到1897年国家才回购了运河的所有权。里盖修筑了当时的世界第一高坝以解决水位差问题,开凿了世界首条航运隧道,构思精良且富有实效的船闸更是令人赞叹。一位见过京杭运河船只盘坝的传教士说:“如果利用绞盘、靠臂力一点点提升船只的中国工人能见到我们的船闸,只需一个人就能轻而易举地操作,他们该会多么惊奇啊!”

——摘编自于冰《法国米迪运河考察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江浦渐趋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开通米迪运河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运河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2023-02-24更新 | 309次组卷 | 62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程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2)材料二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持何观点?依据材料三对该观点加以解释。

材料四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指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3)材料四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有何不同?结合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评价材料四中关于“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的观点。

材料五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4)依据材料五,概述“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3-01-0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段考(一)历史试题
4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摘编自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二(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海外贸易……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摘编自谢和耐(法国)《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聚集着众多商人的商帮的行为,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已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大宗商品在不同的经济区内交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贸区。江南经贸区是在江南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丝织业、棉纺织业等基础上形成的。江南向全国输出的主要是相对高值的丝、棉纺织品,从全国输入的是低值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粮食、大豆、蓝靛、木材、纸张等。

——摘编自唐文基《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在文化领域具有“领导地位”的主要表现并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商业方面的主要表现。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并分析阻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城市是皇权统治下的城市,皇帝意志以及行政权力的观念对城市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郡县治所和军事要塞。财政收支由政权把持,经济活动受到政权的主导和官僚阶层盘剥。商品经济的发展会使城市功能突破原有的分区,改变城市的阶级构成。晚明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专门的工商业城镇,这对城市社会结构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由于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控制,中国古代的城市在向近代城市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很大的困难,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以及对工商业缺少立法方面的保护,使得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缓慢,城市更多的是作为政治中心而存在。

——摘编自菅兵兵、葛华阳《明清城市结构初探》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既不起源于伯爵的城堡,也不起源于大教区管辖的中心。从地理位置上讲,它们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出现在封建关系最薄弱、封建统治鞭长莫及或权力真空的地带。所以在这些城市中……无法阻碍资本主义结构的潜组织因素的结合。在西欧封建社会远未衰落之际,就形成了城市自治,城市自治政府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城市有自行管理的行政官、有团体印章,有市政厅和钟塔。即使是封建税收,也是由城市政府来课税,领主不能直接征收。

——摘编自金观涛《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明清时期城市结构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的城市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不同之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有一定的范围,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长、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钰三百声而众以散。

——据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整理

材料二 有人说,东京比汉唐的京都,民户增加十倍十字大街,每五更点灯,天明即散,叫作“鬼市”。马行街北至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请班直军营相对。遍布内外城的商店铺席外还有定期的集市贸易。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抚州“金船陶户,大振皆农民”。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渐增多,有的还建立了书院,有的成为学派重镇。

——据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比较材料一、三,回答“草市”与“市”的区别,并说明“草市”出现的意义。
2021-11-03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行会约始于唐,当时在市中按行业组织成行,有行头管理,负责向政府纳税……行户之间相互帮助,行头代表本行利益,有事与官府交涉。工商业者要按行向官府供应百货,官府上下勒索,各行苦不堪言。宋代的行会也是一种垄断性的组织,如不是本行中人,即不得在当地营业。为了防止本行内部的竞争,行会评定物价,规定了行户不得离开这一规定而“违众独减”。各行对自己的产品质量也有要求,各行唐宋时如所做的产品不合规定,不得为本行成员。唐宋时期的行会大体上已是工商业者的独立组织。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29年7月,中国参加了国际商会第五届大会。在10日举行的正式大会上,中国代表强调“不平等条约及治外法权为中外经济发展之障碍,有即日取消必要,各国欲增进对华贸易,非以平等待遇不可。”在该日讨论会的最后,比莱利以国际商会会长的身份邀请中国工商、金融各界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加入国际商会,得到与会各国代表全体赞成。虽然并未就有关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治外法权,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等问题,取得什么具体的成果,但是在许多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影响。

                                   ——朱英《近代中国商会、行会及商团新论》

材料三   到1988年,全国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成为国营、集体、私营、“三资”等各类工商企业携手发展的社团组织。各地工商联参加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积极进言建议。同时,积极反映并参与解决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的用地、乱收费、乱募捐、财产安全、法律保障等问题。90年代中期,工商联已同海外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个工商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还发起成立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合作联盟,71个国家的80多个商会都加入联盟中来。

——摘编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会的崛起与发展》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中国行会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商会参加国际商会的表现及其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全国工商联的作用。
2020-06-18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0届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二)历史试题
8 . 货币不仅是市场交易的等价物,更折射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一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值铜钱1000文。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

——摘编自千家驹《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史》

材料二   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缭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明初贫农出身的朱元璋欲图构建一个反市场的劳役和实物经济制度,导致货币经济和市场极度萎缩。1516世纪明代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力量使明初通货结构承受着内部紧缩的压力。同时,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与中国在东亚贸易圈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明代的宝钞与铜钱难以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责;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

——摘编自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发展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明代通货结构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货币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9 . 阅读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2020-04-1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明朝,从吴中(今江苏扬州)一带开始,形成了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正财神”赵公明和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另有“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关公被人们尊为武财神,“准财神”是刘海蟾,港澳台地区祭祀财帛星君李诡祖。还有的地区把“太白金星”等供奉为财神。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

——摘编自《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自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经济原因的困惑》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
2022-04-03更新 | 213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0年秋季新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天津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