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商业的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汉初期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许多农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成为流民,这沉重地打击了西汉农业的发展。另外,在小农经济的历史背景下,人类生产力水平很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较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十分依赖自然而又受制于自然。同时,一些商人为了发财致富,趁着资源紧缺而囤积物资,并利用自己拥有的财产大肆兼并土地,从而影响社会秩序。西汉时期,汉武帝大力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目的之一就是让“鄙夷商人”成为深入人心的思想,从而加强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控制。

——摘编自张丽慧、郭家慧《“重农抑商”背景下西汉农业商业的发展》

材料二

在元杂剧《东堂老》中,富商赵国器在临终前将他的儿子扬州奴托付给好友李实(东堂老),但扬州奴在父亲死后肆意挥霍,把家财败光,最终沦为乞丐。之后因艰苦生活的磨练,他痛改前非,变得勤俭刻苦。最后,东堂老把赵家的产业交还给扬州奴。诚然,剧本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扬州奴“败子回头”的故事,引出俭成奢败的教训,也表彰了东堂老的信义行为,但剧本始终贯穿着更深刻、更值得重视的思想内涵——作者对商人阶层的认可。《东堂老》这种重商、颂商思想的形成无疑与元代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关联。

——摘编自戴汝庆《从<东堂老>看元代中后期对商人态度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前中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杂剧《东堂老》对研究元代商业史的史料价值。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标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后期,作为商业性标记的原始商标就开始产生。春秋战国时期,木工、竹工、漆工、陶工、冶师等工匠为了在商品的交换中便于别人识别自己的商品,在自己的商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时候的商品标记仅仅具有区别不同生产者或所有人的性质。三国时期,酿酒业已经非常兴旺,出现了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在这里,商标的广告宣传功能已经体现出来。北宋时期,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使用一块铜板制作的白兔商标,基本具备了现代商标的构成要素,这是我国商标史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商标铜板。明清时期,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地步,出现了不少知名的商标,假冒商标也时有出现。

——摘编自刘晓东《“商标权”名词的历史渊源与演变》

材料二   明代正德《松江府志》:“(松江)俗务纺织,他技不多。而精线绫、三梭布、漆纱方巾、剪绒毯,皆天下第一。”崇祯《松江府志》所说的“尤尚精敏”的品牌有:三梭布、云布、标布、官布、飞花布、织花绒布等。一些无良商人非法经营,假冒品牌与商标,牟取暴利,在明末清初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如顺治十六年四月松江知府衙门立告示碑,揭露了牙行奸商沈青臣等,假冒松江金三阳字号品牌的违法行为。然而,由于松江优质棉布销路十分旺盛,利润可观,一些奸商仍然以身试法,一而再再而三地假冒松江品牌商标,非法牟利。1703年和1736年官府又两次立碑严禁。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标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松江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2021-05-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他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请结合下列材料探究他的功绩。
【图示中的历史】


(1)这两幅图示都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种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
【史料中的历史】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

——《汉书》


(2)这段史实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的影响?
【钱币中的历史】

图三
(3)图三是汉武帝时期所铸的什么钱币?除此外汉武帝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评价中的历史】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4)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他在位时西汉进入了怎样的局面?结合毛泽东的评价,用一句话来评价汉武帝。
2019-09-04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是个农业文明古国,仓储制度历史悠久。有资料云:“夫仓谷者,所以广积贮、备凶荒、赡贫乏也。当岁之丰,加增铢两,取之于民而不患其苟;及岁之歉收,开仓廪,施赈粜,亦足以济众。”

材料二: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法制大混乱以后,唐朝统治集团格外重视以法治仓工作,隋朝和唐朝都有专门为仓储而制定的法律。唐朝长孙无忌的《唐律疏议》中有关仓储制度的条款有:……严惩失盗,五品以下官员出库都要经防卫主司搜检,因不搜检而发生盗窃案件,防卫主司应笞二十,并“计所盗之赃”之罪;杜绝损耗,因库址选择不当或晒粮食不及时造成损失的,以“坐赃论处”;提高效率,凡经批准出库的物资应迅速办理出库手续,“受给之官,无故留难”,迟滞一日笞五十,三日加一等,最重的可判徒一年之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仓储发挥的社会职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制定有关仓储制度法律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