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5 道试题
1 . 隋唐五代时期的行会,大体上每行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有公推的“长老”,负责行业内部事务、交纳税收、组织应役,以及与其他行业的协调等等。这一时期的行会
A.规范行业内部竞争B.相当于政府管理手工业的基层机构
C.推动商品经济繁荣D.旨在调解不同行业之间的贫富分化
2 .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该诏令在当时
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
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
3 . 下表是有关唐代长安城西市的三则史料。史料可证明当时
《两京新记》日(张)通妻陶氏,常于西市鬻饭,精而价贱
《唐语林》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馍,可立办也
《酒肆行》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

A.西市饮食业适应市场多种需求B.西市不受政府直接监管
C.西市成为经营餐饮的专业场所D.西市经营突破时空限制
4 . 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2020-11-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题 简答题专练
5 . 《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样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2020-11-1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 简答题专练
6 . 你读过的古代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有那些反映了商人的生活?
2020-11-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 简答题专练
7 . 《中国的历史:绚烂的世界帝国一隋唐时代》描述:顺着纵横于扬州城的运河(官河)沿岸形成了许多“市”,这里不仅是大米和食盐交易之地,而且还从事金银器、丝织品、木材、茶叶等各种商品的交易……城内的“侵街”现象急速扩大,一到夜晚整个街道灯火通明。据此可知
A.农产品开始商品化B.商帮兴起,专门贸易发达
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运河开凿,经济重心南移
8 . 中国古代素有修成德、服远人的传统,中外之间的友好往来不绝于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唐朝统治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些人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到唐朝来的:他们中有些是出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是为了经商谋利。但是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通往唐朝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商队走的陆路通道;另一条是船队航行的海上通道。        

——摘编自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

材料二   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丝银之路”(如下表)。

航线航线上主要商业活动备注
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澳门—日本长崎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将生丝、绸缎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澳门—马尼拉—墨西哥葡萄牙商人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运到拉美,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它货品。中国—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丝和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贸易大循环——“丝银之路”。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外交往的特点,并分析当时中外交流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9 . 唐睿宗(662年—716年)时,“正朔所及封疆无外,虽户口且增,租赋不益。莫不轻去乡邑,共为浮堕”。民户抛却田园,以商贾为业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不在少数。安史之乱以后,经商队伍自然更为庞大。这反映出当时唐代
A.土地经营利润大幅提高B.人口流动逐渐减弱
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D.弃农经商之风颇盛
10 . 唐前期商人向国家所纳之税收,在性质与名目上与一般百姓无异,都被编制在以租庸调为主体的农业赋役体制中,商人所纳基本赋税远远高于普通农户。这反映出唐朝
A.放松对商业的管理B.均田制已遭到破坏
C.政府强力扩大税源D.商品经济不够发达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