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8 道试题
1 . 唐代根据城市的行政级别不同而设定“市"的级别,从而安排相应级别的官员负责管理,并强行规定物品的价格和交易时间,“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人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说明唐代的"市"
A.具有了明显行政千预的色彩B.已经成为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单位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促使唐代城市功能发生根本变化
2 . 有学者认为“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呈现出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促使城乡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经济形态的转型
C.税收制度的革新D.商品经济的发展
3 . 下表为唐玄宗与唐代宗时期与商业有关的部分诏令。据此可推知
时间诏令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禁百官置邸货鬻。
大历十四年秋七月诏王公卿士不得与民争利,诸节度观察使于扬州置回易邸,并罢之。

A.官员垄断邸店经营B.政府鼓励民间经商活动
C.坊市界限已被打破D.不少官僚涉足商业活动
4 . 唐刘禹锡的《夜闻商人船中筝》诗云:“大篇高帆一百尺,新声促柱十三弦。扬州市里商人女,来占江西明月天。”由此可知当时扬州(       
A.商业繁荣B.造船技术最高C.外贸发达D.商业环境宽松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长安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千米,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

——摘自《国家地理》

材料二 “……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到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市,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布匹,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丝银帛交易之所……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罢瓦。……内中瓦子莲花栅,牡丹栅……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摘自《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摘自《手工业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描写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哪座城市?与唐朝长安相比,该城市有何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现象属于何种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出现于何时?
6 . 唐代长安城天门街有商贩卖鱼,长兴坊有卷饼店,务本坊有鬼市,还有一些不宜在东市和西市内交易的货物,也在一些里坊中售卖,如丰邑坊中多是丧葬产品。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A.城市经济功能增强B.商业市镇兴起
C.市突破了时空限制D.市场规划混乱
7 . 晚唐的时候,当时的大都市扬州,竟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这样的一派繁荣景象。宋神宗时,开封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这说明唐宋时期
A.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B.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
C.坊市制度的逐渐瓦解D.对外贸易活动十分的活跃
8 . 对民间买卖关系,唐《杂令》规定:“诸公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宋代始有红、白契之分,凡加盖官印的契约称为红契,其举证效力高于未加盖官印的私契;经官府验证收税的税契成为剖决纠纷的重要依据。这一变化表明
A.民间交易法制意识增强B.私有财产观念日益普及
C.政府严格限制商业贸易D.经济发展影响经济立法
9 . 《封氏闻见记》在谈及唐代后期的饮茶之风时说:“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这说明当时
A.茶叶长途贩运发展艰难B.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加强
C.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D.全国范围贸易网络形成
2022-02-02更新 | 460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公元661年,唐高宗发布敕令,针对蕃舶货物,朝廷委托岭南道将蕃舶货物先行收购,收购完毕再“任百姓交易”。这表明唐朝
A.民间对外贸易有所发展B.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
C.贡赐贸易占据主导地位D.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
2022-02-01更新 | 1036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