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测试 历史试题
河南 高一 开学考试 2022-02-23 8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政治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夏商周代祖先崇拜各异,但西周以后都汇聚为以黄帝为始祖的祭祀系统。三代的礼仪制度代代相因,也为近代考古所证实。殷墟的甲骨文,不仅盛行于东方,也盛行于西周关中地区。这说明
A.祖先崇拜成为部族的特征B.文化继承性维系国家安全
C.史学研究应以考古为基础D.文化认同性趋向不断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商鞅等提出了“徕民”政策;孟子主张实现仁政以“广土众民”;越国“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这些主张反映出,当时社会
A.地主阶级地位提升B.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人口数量决定国力强弱
2022-01-30更新 | 75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汉初相继为相者都是追随刘邦的开国元勋,到了惠帝(高祖之子)时,所任丞相曹参、王陵、陈平既是勋旧又是皇帝的长辈。每遇大议,皇帝甚至亲自到相府议政。这一现象说明,汉初
A.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趋于完备B.君主至尊局面改变
C.丞相掌握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D.臣僚弄权现象凸显
2022-01-24更新 | 38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北魏重视修建明堂(     
A.加剧了社会矛盾B.彰显了政权的合法性
C.强化了君主专制D.开始了祖先祭祀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东晋建立伊始,政府重新造籍,户籍内容日趋丰富,先祖仕宦履历、起家官、联姻状况、嫡庶身份乃至某些诏书,无不登录其中。户籍保管由地方二级制变为自中央到地方的多级制,各级政府也可以经常进行检籍。这一措施旨在
A.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B.顺应人才选拔的需求
C.刺激人口的大量增加D.巩固士族阶层的地位
2022-02-02更新 | 34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下表是唐初对突厥采取的统治措施。由此可见,唐初中央政府
贞观十四年(640年)平高昌、置西州(吐鲁番)、庭州(吉木萨尔),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留兵镇之”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平龟兹国(库车)
永徽二年(651年)将安西都护府由交河迁回高昌故都,命高昌王后裔前往镇抚
显庆三年(658年)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以故安西为西州都督府

A.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B.确保了西域的长期稳定
C.始终以被动军事防御为主D.维护了汉藏间友好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农民以人丁为主向政府交纳赋税;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变化基于
A.土地兼并严重B.土地经营权的改变
C.商品经济发展D.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据统计,明代270多年间产生进士家族至少2088个,但近87%的进士家族不能传至三代。出身于“上三代无任实职官”家庭的进士,明初为72.32%,明末仍为60.73%。这反映出明代
A.科举制度陷于僵化B.传统的四民秩序瓦解
C.宗族制度根深蒂固D.社会流动性显著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唐时,新罗与中国交往频繁,它的典章制度,文字和风俗习惯受到中国的影响,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全面接受唐文化,国内迅速形成学习唐朝的热潮,史称“唐风文化”实质上反映了
A.中外交流活跃B.唐文化实现了对周边文化的同化
C.中华文化的开放性D.先进文明对于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之间的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举办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经过激烈辩论,陆九渊略占上风,最终双方不欢而散。据此可知
A.理学正统地位受冲击B.儒学不断自我革新
C.心学得到社会的认可D.南宋鼓励学术争鸣
2022-01-09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模仿真训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宋初在中央增设参知政事,同时另外设置枢密院和三司,形成“三权鼎立”的局面。但后来宰相一度兼管财政和军事以使政府运转方便。这说明在宋代
A.君权与相权既冲突又合作B.防范宰相擅权以加强君权
C.集体决策提高了行政效率D.分化事权以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下表为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据《宋史地理志》整理)
时间
公元960年111638
公元979年2971860

根据表中的信息,最有可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A.财政状况日益恶化B.地方管理更为细致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官僚机构职能重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唐朝时,为加强边防在沿边重镇设立的节度使,逐渐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北宋建立后,革除前朝之弊,弱化地方权力,形成干强枝弱的局面;元朝的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但却“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与唐、宋相比,元朝
A.改变了朝廷干强枝弱的局面B.创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制度
C.赋予了地方官有名无实之权D.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北宋建立以后,人口增长迅速,据统计,公元989至1110年,北宋全国户数从650万增长到2088万,按每户5口人推算,实际人口应当超过1亿,北宋人口的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B.得益于传统农业的突出发展
C.统治者重文轻武的政策D.稳定的政治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对民间买卖关系,唐《杂令》规定:“诸公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宋代始有红、白契之分,凡加盖官印的契约称为红契,其举证效力高于未加盖官印的私契;经官府验证收税的税契成为剖决纠纷的重要依据。这一变化表明
A.民间交易法制意识增强B.私有财产观念日益普及
C.政府严格限制商业贸易D.经济发展影响经济立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唐朝、五代时期,印本种类繁多,既有佛教用品,也有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用品∶印本的印刷地点散布于各地,如京城长安、四川剑南、洛州巩县等地区。这主要反映出
A.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繁荣B.江南成为印本集散中心
C.印刷品适应了社会需求D.佛教兴盛促进印本流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末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探险,然而郑和的航海活动却只应用于朝贡体系的实施,最终中国失去了作为主体书写世界历史的机会。造成这种遗憾的主要原因是
A.海禁政策限制B.财税收入减少C.君主专制阻碍D.科学技术停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8.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八月,议定“有贩米私出外洋者……严查禁止,使湖广、江西贩买之米俱入江南、浙江地方,则米价自平”。乾隆十四年(1749年)三月,湖广总督在议及降低米价措施时,要求防止“搬运出洋”,“于通洋口岸,严查禁惩”。清政府的这些措施旨在
A.严格限定区域间长途贩运B.提高两湖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C.极力维护国内市场的稳定D.消除江南经济发展区域性差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9. 1735年,湖广土家族地区改土归流后,流官政府大力向土家族地区推行汉化教育,颁行各种禁令,使得中央政府的统一法令能够直达最底层的广大土家民众。这一做法旨在
A.促进儒学在当地的传播B.消解原有土司的权威
C.加快当地封建化的进程D.破坏土家族文化的传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自关税协定制度成立以来,以进口税率之低,外国纷纷以其过剩制品输入我国而莫之能御…而同时以出口税之不能免除,致应奖励对外贸易之物品,亦不能免税,此出口贸易之不能发达也。”这一状况
A.出现于《马关条约》签订后B.表明关税起到保护国货的作用
C.导致了我国贸易逆差的出现D.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1. 《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帝认为“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准行。”强调外国公使驻京是只准暂住,而且“一切跪拜礼节,悉遵中国制度,不得携带眷属”。甚至不惜以“全免关税、开放鸦片烟禁”等“大皇帝新恩惠”来换取取消该条款,这表明清政府
A.极力地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固守儒家礼仪和华夷观念D.试图抵制东交民巷驻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