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河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质检历史试题
广东 高三 模拟预测 2022-04-01 381次 整体难度: 较难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选修(旧)、政治史(旧)、经济史(旧)、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春秋中期以前,各国卿大夫若行求"富"之实,国君将依礼制以"贪(侈)"之名惩罚。到春秋后期,晋、鲁、秦等国卿大夫群起争"富",大肆敛聚土地、财货,并且用"富"这一新概念对自身"贪(侈)"之举进行正当化的修辞。这一变化反映了
A.王室权威已经荡然无存B.私有制的兴起发展
C.贵族等级秩序逐渐瓦解D.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对于秦半两钱的圆形方孔形态,有以下两种学术观点。由此可知
学说概述
天圆地方学说秦半两钱是中国古代对宇宙的天圆地方说在货币形制上的表现,象征秦朝货币通用于天下各地。
铸造工艺说圆钱中的方孔是便于铸造工匠在钱币铸成后,用一方木穿于多枚钱币孔中锉磨,打平圆钱的毛边残铜。

A.历史解释应围绕史料形成时代展开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
C.综合不同的历史解释即可获知真相D.史料真伪的鉴别需要依靠科技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两汉时期,政府将被公认为孔子整理和编订的儒家经典作为官方学说,谓之经学;但是到了魏晋时期,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一种崇尚老庄,倡清谈的玄学思潮,并在一段时期内取代作为正统的经学成为主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佛道盛行冲击儒家思想B.封建小农经济持续发展
C.社会动荡引起思想活跃D.士人入仕无望消极避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北宋建立以后,人口增长迅速,据统计,公元989至1110年,北宋全国户数从650万增长到2088万,按每户5口人推算,实际人口应当超过1亿,北宋人口的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B.得益于传统农业的突出发展
C.统治者重文轻武的政策D.稳定的政治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对考生籍贯有着严格的限制,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的行为,被称做“冒籍”。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实行“南北分榜”,“冒籍”现象频繁出现,浙江、江西、广东湖广等地的考生往往到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冒籍跨考”,政府屡禁不止。这一现象客观上反映出,明清时期
A.限制考生户籍违背公平原则B.科举制已失去选拔人才功能
C.政府对人民的人身控制加强D.地区间发展存在一一定不平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据《清末中国民族工业厂矿数及资本统计表》的数据可知,1872—1895年间,官办或官商合办企业的资本额占总资本之64.56%,商办企业占33.01%,中外合办企业占2.43%。但到1896—1911年,商办占57.88%,官办或官商合办只占21.44%,中外合办则增为20.68%。这一变化
A.说明洋务运动彻底失败B.源于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导致官僚资本急剧膨胀D.扩大了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从魏源提倡"师夷制夷",到清政府兴办"洋务",不过20年左右;从洋务思想到早期改良思想,也不过20年左右;从早期改良思想到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不过十年多的时间∶从维新变法失败到民主革命的高涨,不到十年;从辛亥革命失败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不到十年。这说明
A.社会急剧变化加速思想更新B.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日渐成熟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D.政治革新助推西学东渐开始
2022-03-10更新 | 47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日本军官岛贯武治曾感慨道:“因为(中国共产党)与1亿民众结成了新的组织,所以无论怎样投入大兵力,在短时间内也不能摧毁解放区。”材料旨在说明
A.游击战主要依靠军民的团结B.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C.抗战迫使日本改变侵华策略D.敌后抗战牵制日军大量兵力
2022-03-09更新 | 387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2022届高三3月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1950年,刘少奇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乡村中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是中农、贫农及一部分雇农耕种的,但他们只对一部分土地有所有权,对大部分土地则没有所有权。……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在此,刘少奇意在强调
A.农民解放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是当务之急
C.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人民贫穷的根源D.土地改革对巩固人民政权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1982年,邓小平在致十二大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珍惜自己经过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198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这表明新时期
A.中国的外交政策日趋成熟B.对前期外交政策进行反思
C.外交方针实行战略性改变D.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1.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裁判官,原来的裁判官被称作内事裁判官。外事裁判官处理问题基于一系列对所有人都要一致的原则。这些原则具有所有人都要认可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故而被称作“万民法”。由此可见,“万民法”
A.是帝国对外扩张的产物B.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成果
C.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D.取代公民法成为主要法律
2022-04-01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河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质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1495--1497年,全欧洲共出版发行了1821种读物。至1500年前后,欧洲出现了大约1000多家印刷厂,每年大约出版3.5万册“古版书”,1600年后这一数量激增为15--20万册。这些书籍的出版
A.推动资产阶级革命高涨B.适应人文主义复兴的现实需要
C.传播了启蒙运动的思想D.掀起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但宪法对各州违背宪法后应如何处置、各州是否有权退出联邦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这
A.充分保障了地方自主权B.使国家成为了一个松散联盟
C.留下了国家分裂的隐患D.暴露出联邦体制的固有缺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4. 1921年,英国颁布了《保护工业法》,在五年内对战时工业发展所必需的产品,如光学玻璃、光学仪器、科学用具、高级化工产品、真空管等征收33.3%的进口税。四年后,又将征收进口税的范围扩展至餐具、陶器、花边、皮革、包装纸、珐琅镂空器皿等日常用品。这折射出
A.国际经济竞争局面加剧B.英国丧失殖民大国地位
C.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形成D.世界经济危机迅速蔓延
2022-03-31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河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质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5. 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的利益。1974年,美日等国成立国际能源机构,其宗旨是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在石油供应短缺时建立分摊石油消费制度,促进石油生产国与石油消费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这反映了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B.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南北经济分歧的消除D.新兴国家国际地位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下图是1990年8月10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载美国漫画家赫伯特·布洛克的《欢迎 来到后冷战时代》。漫画中的人物是时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他举起火把,正在点燃连接油桶的引线(注:1991年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据此可知,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欢迎来到后冷战时代
A.漫画作者带有政治偏见B.伊拉克破坏了石油经济
C.冷战局势宣告彻底结束D.恐怖主义威胁依旧存在
2022-01-19更新 | 677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7. 词汇的产生与发展往往是特定历史时空的产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民本”一词)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在先秦时期已始露端倪,其中儒道两家民本思想既“同”又“异”。其“同”表现为两家都认识到相对于“君”而言普天之下民众的重要性、主张宽厚待民,但相较而言,两者在重民本的原因和措施方面存在根本分歧。儒家的民本思想立足于王道政治,主张仁者爱人、以德治国,希望统治者积极推行仁政;而道家则代表小国贵族,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希望统治者清静无为,使民自化。两者都对当时及后世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陈颖琦《论先秦儒道民本思想之异同》

材料二   在洋务运动以前,中国人对西方科学知识还缺乏一个专门词语来对应。洋务运动中“格致”被用来指代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对科学的认识尚停留在器物的水平上。维新派对科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即把科学看作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并逐渐用“科学”一词取代“格致”。新文化运动,特别是五四后,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进一步把“科学”引申到社会和思想领域,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摘编自梁志平《“科学”一词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举一例说明儒道两家民本思想对古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科学”内涵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六世纪“正是近代社会真正的开端”。十六世纪初,全球化的进程开始加速。罗马天主教会操控的世界体系已被彻底粉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获得飞速发展。“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上帝已不再是合法的道德权威,君主才是最终的裁判者。”随着“国王”日渐强大并走向专制,罗马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力逐渐被剥夺,一统天下的基督教世界帝国观念日益受到世人的唾弃。从而,近代国家观念取得较为迅速的发展,近代国家的观念就是各国平等。许多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已经强固地建立起来,而王权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国家。可以断言,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也就谈不上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

——摘编自陶永新《从万民法到国际法——近代国际法概念演进考》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了当代国际法。20世纪,尤其是1945年以来,许多具有不同政治、文化、社会和法律背景的新兴国家进入国际法律制度领域。它们进入国际社会对国际法已经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它们对一些以欧洲为核心的概念和国际法原则、规则的效力提出挑战。由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国际法的范围扩大了,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同时国际法还产生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分支学科——国际人道主义法、国际人权法和国际发展法、环境保护法、海洋法等。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六世纪“正是近代社会真正的开端”的表现,谈谈你对材料一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的新发展,并分析这种新发展的意义。
2022-01-18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般以为,革命是因为统治阶级“失道”“失人心”,社会矛盾激化到了无从解决的地步,民众才被迫揭竿而起的。这意味着革命是“发生”的,而不是“发动”的,是自然来临的,而不是人为制造的。其实革命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难以一概而论。有的革命是“逼”出来的,有的革命是“造”出来的,更多的革命恐怕是有“逼”有“造”,亦即朝野双方合“造”的。

——摘编自王奇生《高山滚石: 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革命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结合中外历史上的一次革命,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绝大多数书院仍然教习八股文。甲午战争前,郑观应等提出了“仿照泰西程式”改革书院的主张。甲午战后,梁启超等大声疾呼“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发布上谕将全国各书院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高等学堂、中等学堂、小学堂。全国各省书院改为学堂者约二十余所。190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名上奏,提出“今日书院积习过深,……必须正其名曰学,乃可鼓舞人心,涤除习气”。清政府再度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全国范围内再次掀起了书院改学堂的热潮。至清朝覆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1600余所书院改为各级各类学堂。

——摘编自邓洪波《晚清书院改制的新观察》等


(1)概括晚清书院改革的特点。
(2)简析晚清书院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21.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塞浦路斯作为东地中海蕞尔岛国,毗邻欧亚非三大洲,扼东西方交通要冲,自古为强国必争之地。1967年塞浦路斯共和国的希腊族与土耳其族发生冲突,从而引发了塞浦路斯危机,希腊和土耳其两国很快发展到战争的边缘。美国总统约翰逊派遣以塞勒斯·万斯为总统特使的特派团在土耳其、希腊、塞浦路斯之间穿梭调解。万斯经过三个阶段调解,缓和了紧张局势。《基督教箴言报》记者在报道中称万斯夜以继日的19天避免了一场战争。土耳其外交部秘书长泽基·库内拉尔普所言,许多例子证实,联合国安理会无法解决冲突,但从塞浦路斯最近的危机中可以看出,危机的解决特别有赖于美国的影响力。希腊军政府认为,美国有足够能力限制土耳其武装干涉塞浦路斯,从而为其后塞浦路斯局势的演进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何志龙、高成圆《塞勒斯·万斯对1967年塞浦路斯危机的调解》


(1)分析美国派万斯调解塞浦路斯危机的原因。
(2)概括美国派万斯调解塞浦路斯危机得以成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鸿一(1874-1930),山东菏泽人,成子众望的教育者宿和社会活动家。王鸿一认为,学校制度弊端颇多,出一分劳力,得一分报酬,得一次毕业,增一分资格……教以利,学以利,而利乃沁人心脾,人格之感化,既不可能,智能之授受,亦难有效;由于整齐划一之教程则消灭个性,埋没天才今日学校之所尚者科学耳,知识耳,而人格之陶冶,体格之养育,皆在有名无实之列然而科学之研究,贵创造,贵发明,贵试验,贵实用,非仅记诵见闻之学也而高等教育,学费亦钜……虽属中产之家,诚亦力有不给,况贫民乎?1908年,在王鸿一直接参与和推动下,菏泽城乡建有各类学校百余所,仅用几年时间就使基础教育初具规模,走在全省乃至全国教育革新的前列。他培养出的学生如张含英、何思源、于天仁、何兹全、萧之楚、徐鹏翥等都成为时代的精英。

——摘编自察应坤《王鸿一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1)概括王鸿一教育思想的精髓。
(2)指出王鸿一教育思想的影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选修(旧)、政治史(旧)、经济史(旧)、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试卷题型(共 22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分析题
5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3,4
2
选修(旧)
3
政治史(旧)
4
经济史(旧)
5
文化史(旧)
6
中国近现代史
7,8,9
7
世界史
8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王室衰微和“春秋五霸”单题
20.4历史和历史的“重现”单题
30.65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单题
40.4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单题
50.65科举制单题
60.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单题
70.65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康梁维新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开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单题
80.65敌后战场的抗战单题
90.4国民经济恢复  恢复国民经济单题
100.4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单题
110.4公民法、万民法单题
120.4文艺复兴的背景和核心思想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作品和思想  文艺复兴的影响单题
130.4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单题
140.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150.4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和表现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单题
160.4冷战的评价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0.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80.4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200.65其他改革
210.4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冷战与两极格局
220.65其他人物
三、论述题
190.4辛亥革命的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