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必须准确把握和定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加强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主权理论与实践体系,着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维护主权提供强有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保障。在发展国家主权时,应始终坚持发展国家主权与维护国家利益协调发展,坚持发展国家主权与促进世界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发展国家主权与尊重世界各国主权协调发展,坚持发展图家主权与维护世界和平协调发展。

——摘编自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6-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年青年教师解题大赛历史试题
2 . 对外贸易理论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具有指导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其代表作是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文译本《国富论》),提出了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因为一国的这种优势总是体现在成本优势,也就是说该国生产某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他国,所以该理论又称“绝对成本理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他举例说,在当时情况下,没有分工时一个粗工每天连一根针也制造不出来,而在分工的情况下,十个人每天可制造480000根针,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千倍。只有当每个人都专门从事具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并进行交换,才会对每个人有利。不仅一国内部不同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劳动分工可以提供劳动生产率,国际上的地域分工也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每个国家都应当按照各自绝对优势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自由贸易,这样对每个贸易国家都有利,如互通有无、交换多余的使用价值、增加社会价值等。国家为了保护某一产业而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实质上是使本国的资源从效率高的部门转移到效率低的部门,从而形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使用。

材料二     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国际分工理论,阐述了分工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揭示了国际分工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和落后国家的不同作用。国家分工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国内部的社会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向外发展的结果,是一种进步趋势。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取决于这个国家内部分工的发展程度。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列宁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问题。但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大阵营形成,冷战开始,斯大林由此提出两个平行市场理论,把社会主义世界同资本主义世界隔绝了。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还是想利用一切可能与西方发展经济关系。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以及“极左"思潮的影响,我国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封闭的状态。邓小平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严重教训,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条件下,提出了一整套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理论。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全面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对所有类型国家的开放。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上述材料摘编自《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国际分工的双重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新中国对外贸易理论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1-02-2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全球化使人类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国家的命运也迥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进入21世纪,全球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全球化逐渐形成,出现了经济一体化。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文化的全球互动只会越来越剧烈,文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对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与民族来讲,文化全球化则可能成为强势国家推行其国家意志的一个手段。……近两年来,受欧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逆全球化”潮流不断涌现。……经济全球化在带来繁荣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贫困、冲突、分配不公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整理自韩雅楠《论文化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等


据材料指出“逆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 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犹豫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制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实际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019-01-30更新 | 181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届内蒙古一机一中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   1950-2010年中国、美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际统什年鉴(2010)》


图表能够反映城市化进程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6 .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处于不断演变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中断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对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意、日战败,英、法遭到削弱,唯独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强国。据资料显示,到1945年,美国独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60%,占对外贸易的32.5%以及黄金储备总量的59%,这种一枝独秀的压倒优势,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基础,使得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确立自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材料二   西欧各国面积狭小,地域相连,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的各方面的交流与往来。加上这些国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基本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大,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比较容易向着共同的目标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同目前世界上出现的其他区域性组织或集团的发展相比,当它们需要更大程度地培养成员国的政治、社会、文化认同感时,欧洲国家的共性似乎就成为它们走向联合的一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了。

材料三   据统计1997年世界贸易额已达到7万亿美元,世界贸易增长率比世界经济增长率高出2倍。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也迅猛增长。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到1996年底累计已达3.2亿美元。4万家跨国公司及其它们30万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和产业部门。它们以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有力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同时把世界经济连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原因。为了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国家的共性”有哪些?二战以来欧洲在经济方面走向联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其根本动力是什么?

7 .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充满着各国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博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主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是国际性的。……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中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结果是一场几乎给每一个社会都带来政治和经济压力的全球范围的崩溃……

——【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材料三“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为了避免“全球范围的崩溃”,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体系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全球化在不同时期对各国的损益有差异”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时候(中国明朝),英语只是住在英格兰的不多的几百万人的母语。二次战后大英帝国瓦解了,遗留下来的英语成为国际公共财产。它不再是英国一国的语言,它是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以英语为主要母语和全国共同语的国家有:英国、爱尔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原英国殖民地独立后大都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20世纪晚期,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超过3亿5千万,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超过7亿。全世界的学校大都有必修的英语课程。英语出版物比任何语言都多。

材料二英语在美国,随着国家的兴盛而发达,渐渐产生地区性的变异,形成“美国英语”。两次大战期间和大战之后,美国的人员和物资像潮水似的输往战胜国和战败国,同时带去了美国技术和美国英语。当时,各国的闾巷儿童都喜欢学讲几句洋泾浜英语。联合国设立在美国的纽约,无意中扩大了英语的影响。联合国有6种工作语言(英、法、西、俄、中、阿拉伯),原始文件的800%都是英文。在没有发明配音技术时候,全世界看美国电影,同时就是学习美国英语。美国电视渗透到世界各国的穷乡僻壤,美国英语和美国生活走进了家家户户。今天国际互联网络上的文字,至少有90%是英文。航空时代需要一种、而不是两种航空语言,英语已经独占鳌头。世界各国的飞机场都见到美国的游客,英语是国际旅游语言。美国是今天的科技大国,英语成为科技语言。科技新术语大都以英语为造词基础。国际会议一般规定用英法两语,实际常常只用英语。英语泛滥世界,主要的推动力来自美国。

——以上材料均摘自“百岁学人周有光·新浪博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语作为国际共同语的特点和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语成为国际共同语的原因。谈谈你对国际共同语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