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人类社会的商贸活动由地方性行为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现代化加速,极大提高了商贸效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历史上的峰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纽成的海上贸易网路,从底后期到农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

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同边国家睡级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风凰网2014917日)

材料二 新货物的品种日益增多,带来了消费的选择.香料、丝细等商品,大大超过了欧洲社会消费的需要,胡椒的价格一直在跌落.而答叶、糖、咖啡、妇草和甜酒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从16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从南美引入了救命的食物——马铃薯,欧洲人获得了高产的、富于维生素的廉价食品。

——李世安、孟广林《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纵观明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可以说是限制、防范多于鼓励、支持.早期的朝贡贸易偏重政治利益.中期以后,倭定问题变得日益严重,由于不堪涨扰,明朝的对外政策趋于保钟.…到了隆庆、万历年间再度开海以后,…由于来华外商必须通过官牙行的中介才能进行买卖,不可以与民间商人直接交易,因此这还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贸易.…明朝末年,口岸的执法官员在贸易过程中恣意抽税,对中外贸易的正常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民间私人海外贸易的开放也只是在禁而不止的情况下采取的被迫描施,并且限制颇多,根本谈不上支持和鼓励.这与当时西方国家的做法是似然不同的.

——摘编自刘隽永《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材料四 到20世纪末,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在前共产主义国家,指今性经济的垮台终结了它们与外部世界的隔绝,他们的领导人欢迎国外投资者及其奋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新型私有工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大的经济力量是跨国公司、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它们的投资和投机性活动,每天让数万亿美元在世界流动.利润是街量它们成败的标准,哪怕结果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苦难.…计算机使用和通讯的全球化,打开了以类似方式完成分散的员工工作的可能,这种“外包制”在印度发展尤为迅速…

——摘编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欧洲产生“消费选择”的主要原因和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外贸易的特征并分析其背景。
(4)根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水推动“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全球化主导权的角度,简析全球自由市场发展“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苦难”的原因。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如何应对挑战的?
2022-03-0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世界联系与发展

至1565年,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于是美洲的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有三四百吨(后来达上千吨)的帆船往来,有时一艘,有时多至三四艘,每年六月左右(因六、七月以后有风)运货返美洲,持续250余年,直至19世纪初。

菲律宾有大量由美洲运来的银子,中国人极感兴趣,当时国内银子供不应求,菲既多银,为极佳市场,故运去大量货物(如生丝及丝织品)及军用品(如火药原料硝石及铁等)。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逐渐形成。

——摘编自全汉昇《中国社会经济通史》

19世纪,英国、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家在非洲、美洲、澳大利亚和东欧寻找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例如,纺织业的机械化导致了对原棉的大量需求,这些原棉大部分来自印度、埃及和美国南部。与此相仿,新工业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对橡胶的需求,传送带和对工业机器至关重要的轮胎的主要原料都是橡胶,而橡胶来自巴西、马来西亚和刚果河流域。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时间事件
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经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其他签字国过半数
批准,开始正式生效。联合国作为战后最大的国际性组织正式成立
1956年11月联大举行第一届紧急特别会议,建立了第一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1960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
1979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国际公约》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内卢举行,通过《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
约宣言》
1995年3月联合国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在哥本哈根举行,讨论消除贫困、失业等
社会问题,通过《社会发展问题哥本哈根宣言》

有一种意见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首先,经济全球化所具有的诸多因素,如世界贸易、金融、对外投资的空前扩大等,无不是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次,在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显然居于主导地位。再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协调机制主要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的。

持相反意见的人则认为,首先,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只要生产力发展到这样高的水平,就会出现经济全球化。其次,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当今不仅资本主义国家是市场经济,几乎所有其他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无不在发展市场经济。

——摘编自李琮《我国学术界对经济全球化性质的不同观点》


(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16世纪跨太平洋贸易形成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商业贸易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3)依据材料和所学,说出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并概括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4)概括材料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两种不同意见,并就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谈谈你的认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9月起,美、英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华盛顿就如何建立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展开了长时间的、激烈的谈判。美国仰仗其数倍于英国的政治、经济实力,迫使英国最终忍痛放弃其“凯恩斯计划”。194471日,在美国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这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是美英两国逐鹿国际金融舞台的结果,是美国称霸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开始。美国不但可以用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而且可以用美元支付庞大的海外军费开支。但是,各国货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宋则行《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摘编自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三   201410月,中国政府和20个其他亚洲国家签订了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合作备忘录。截至20153月,已有46个国家加盟,如英、德、法等西方大国。美国前财政部部长萨默斯评论道:“这个月会被铭记,因为美国失去了全球经济体制领导者的角色。”那么,亚投行的成立是否意味着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摘编自王红英、郭子睿《亚投行: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的全面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建立的背景,并概括该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成立“亚投行”是否意味着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并阐述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1-11-2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多研究发现气候冲击引发的经济冲击是造成暴力犯罪、冲突和内战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宗教活动,从更广义的范围观察,它通过经济冲击直接威胁社会稳定,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经济的脆弱性在气候冲击下更是暴露无遗。通过对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发现,气温的降低会显著增加社会不稳定程度,且具有长期的持续效应。学者考察了2000年来干旱与洪涝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王朝的影响,发现降雨量越少,游牧民族的入侵的概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在温暖期,中国经济繁荣,民族统一,国家昌盛;寒冷期,气候剧变引起经济衰退,游牧民族南侵,农民起义,国家分裂,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等

——根据梁若冰、【美】布雷特·辛斯基的文章整理

材料二   早在2007年,由英国电视导演马丁·德肯执导的纪录片《全球变暖大骗局》指出:1940年至1975年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断上升,但气温却连续30多年下降,可见二氧化碳和气温上升没有直接关系。……无独有偶,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夕发生的“气候门”事件引发轩然大波: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电子服务器被一名黑客入侵,上千封英国和美国科学家在过去13年里通过邮件交流的记录遭到窃取,并被公之于众。在一封被公布的电子邮件里,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小组的主人菲儿·琼斯写道,在编辑新的数据时,他将实际气温数据添加到过去20年里的系列中的工作,同时还有对1961年以来气温下降趋势的隐瞒。而菲儿·琼斯正是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负责全球气象数据整理的关键人物。……发达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自身发展高端服务业之时,突然竖起环保大旗把主要依靠资源出口和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摆上全球气候变化的谈判桌,受到国际社会的怀疑和非议也无可厚非。

——沈立《全球变暖背后的博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气候变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全球气候变化进行谈判的背景,分析国际社会对这一行为的怀疑和非议的原因并指出争议的本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贸易自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在其进程中,也时常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二战后的20年里,美国一直是自由贸易的积极推动者。……为了维持和扩大32项双边削减关税协定带给美国的利益,同时避免导致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经济政策的重演,美国国会将已多次延期的《互惠贸易协定法》又延长了3年。在美国的积极倡导下,194710月,23个国家签订了一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以后多次通过这一多边谈判的形式削减关税,致使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贸易国家的关税在GATT的基本框架下大幅度降低,为5060年代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林钰《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探析》

材料二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国际贸易政策充满摇摆性和矛盾性,即自由主义贸易政策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交替运用,《1974年贸易改革法》即体现了这一点。除此之外,美国还对不同的经济体实行差异性的地区贸易政策和国别贸易政策以维护美国的经济利益。……进入21世纪,美国成为世界上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最多的国家,美国对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加拿大、土耳其、韩国、欧盟等在内的众多贸易伙伴发起贸易战,加剧全球贸易摩擦。

——摘编自郭百红、顾学华《美国国际贸易政策演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关贸总协定建立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运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国国际贸易政策演化对中国的启示。
2020-11-2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多研究发现气候冲击引发的经济冲击是造成暴力犯罪、冲突和内战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宗教活动,从更广义的范围观察,它通过经济冲击直接威胁社会稳定,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经济的脆弱性在气候冲击下更是暴露无遗。通过对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发现,气温的降低会显著增加社会不稳定程度,且具有长期的持续效应。学者考察了2000年来干旱与洪涝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王朝的影响,发现降雨量越少,游牧民族的入侵的概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在温暖期,中国经济繁荣,民族统一,国家昌盛;寒冷期,气候剧变引起经济衰退,游牧民族南侵,农民起义,国家分裂,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等。

——根据梁若冰、【美】布雷特·辛斯基的文章整理

材料二   早在2007年,由英国电视导演马丁·德肯执导的纪录片《全球变暖大骗局》指出:1940年至1975年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断上升,但气温却连续30多年下降,可见二氧化碳和气温上升没有直接关系……无独有偶,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夕发生的“气候门”事件引发轩然大波: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电子服务器被一名黑客入侵,上千封英国和美国科学家在过去13年里通过邮件交流的记录遭到窃取,并被公诸于众。在一封被公布的电子邮件里,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小组的主人菲儿·琼斯写道,在编辑新的数据时,他将实际气温数据添加到过去20年里的系列中的工作,同时还有对1961年以来气温下降趋势的隐瞒。而菲儿·琼斯正是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负责全球气象数据整理的关键人物。……发达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自身发展高端服务业之时,突然竖起环保大旗把主要依靠资源出口和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摆上全球气候变化的谈判桌,受到国际社会的怀疑和非议也无可厚非。

——沈立《全球变暖背后的博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气候变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背景,分析国际社会质疑谈判的原因。
2020-12-19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文化传播与文化殖民】

材料一   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如电视、广播、因特网等工具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以因特网为例,它的发展,使国家边界形同虚设,互联网也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传播的“制高点”。青年人是对外来文化最敏感、最感兴趣,也是能较快地接受外来文化的敏感人群,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渗透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一敏感人群,使这一人群“同化”,达到“和平演变”东方国家的目的。这客观上加强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与冲突,构成了世界文化绚丽多彩的风景线。全球化并未消除多元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相反,在某种情况下,还有可能因为各种文化交流的增加而强化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材料二   在全球化时代,强调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弘扬文化的民族独创风格,不但不会阻碍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而且这恰恰有益于解构当今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者试图借“全球化”之机推行文化殖民主义的图谋,各国必须从文化主权的高度加以认识,并切实采取措施,对本国的文化子以适当的保护。要对全球化及其文化发展与文化殖民主义的关系进行辩证的分析,要认识到反对文化殖民主义不是反对全球文化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出现的统一化发展趋势,而是反对全球文化发展的西方化或美国化,要追求文化模式及价值的多元化,实现文化发展的自由化与非政治化,弘扬和发展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坚决抵制文化殖民主义,时刻警惕文化殖民主义的侵蚀。

——以上摘编自岳振宇《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双重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西方文化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应对西方的文化殖民主义。
2022-09-0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恩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法学家将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如果说国家的公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那么私法本质上只是确认单个人之间的、现存的且在一定情况下是正常的经济关系。在今天这个大工业和铁路的时代,人们可以把旧的封建法权形式的很大一部分保存下来,并且赋予这种形式以资产阶级的内容,甚至直接给封建的法律名词加上资产阶级的解释;人们也可以将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罗马法,以及它对简单商品所有者的一切本质的法律关系(如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奖约、债务等)所作出的无比明确的规定作为基础,在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创造像法兰西法典(《法国民法典》)这样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摘编自【德】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材料二   “长臂管辖”原是美国的一个司法概念,主要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义上来说,“长臂管辖”是指美国将国内法规的触角延伸到境外,管辖境外实体的做法。对于美国而言,其实施“长臂管辖”的“权力”并非来自联合国或国际法授权。19937月底,美国以“向伊朗运送化学武器原料”为借口,对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广州分公司的集装箱货轮“银河号”进行登船检查。然而,检查没有取得任何结果,“银河号”货轮却被迫中断正常航运一个多月。

20178月,美国贸易代表依据其国内法启动了针对中国的“301调查”,有法学专家指出:调查本身“不存在违反国际法的问题”,但基于调查的单边制裁措施却违反了其在WTO框架协定内的义务,也违反了一般国际法。

——摘编自王震《对新形势下美国对华“长臂管辖”政策的再认识》


(1)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私法发展的两条主要途径及历史意义,
(2)分析美国“长臂管辖”政策形成的背景,并简要评述这一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电影《阿凡达》以其精彩的电脑特技,以及对现代科技带来的欲望和暴力的某种西式文化反思,受到影迷们的喜爱,其海外票房远超美国本土票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B.体现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融合
C.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D.美国电影科技水平比较高超
2022-07-27更新 | 279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三模(主城区)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移民政策上都给予所需要的外籍人士以长期居住权,使之享受准国民待遇,即所谓的“绿卡”制度。这一做法(       
A.滋生了“崇洋媚外”心理B.改善了工人阶级经济生活条件
C.加快了高层次人才的流动D.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