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及其移民国家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毛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德国的工业革命虽滞后于英法两国,但对科研的大量投入,使其在化学、电机和电力等工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优势,如通过热转化机械动力理论,改进内燃机等。独立后的美国则逐步建立和发展了煤炭开采、钢铁生产、电力供应、石油加工、农业机械制造等一系列工业部门,大型企业也出现了收购和合并潮。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发展出现的变化。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于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四,概括经济全球化的重大弊端是什么?根据你的认识,谈谈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对策。
2022-10-0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习成果认定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百余年来,世界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国家间政治经济联系达到百年未有之紧密。2.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南北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巨大变化。许多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一百多年前尚没有实现民族独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宗主国-殖民地体系牢牢把控全球生产、贸易和资源供给,“南方”国家完全处于受剥削、压迫和控制的从属地位。3.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与全球治理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近现代以来的世界发展进程中,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

——选自王俊生、秦升《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机遇》

材料二   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实施与管理的贸易协议中,贯穿了一些基本原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比如它要求世贸组织成员都应被平等地给予“最惠国待遇”,不应在本国和外国的产品、服务或人员之间造成歧视,要给予它们“国民待遇”。

——薛荣久《国际贸易》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宗主国-殖民地体系牢牢把控全球生产、贸易和资源供给”这一现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简述二战后美国主导构建全球治理经济秩序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二中所反映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结合所学,列举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具体史实。
2021-11-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紧密依存,“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如何应对全球化体现着国家领导集体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本轮逆全球化倾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资本、企业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经济管制极端化。

——摘编自吴志成、吴宇《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材料二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1018日)


(1)根据材料一分析“本轮逆全球化倾向”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前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意义。
2022-01-19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可以断定,同质化的确正在发生,虽然它带有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多样化的区域性变化”。其判断的主要依据可能是
A.全球化使文化呈现统一性B.世界政治发展多极化趋势
C.全球化增进各个地区的联系D.冷战结束促进欧洲开始联合
2021-06-3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战后,国际经济合作对经济全球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展开,推动反法西斯国家在货币领域向制度化合作阶段迈进,终于在19447月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它标志着国际货币关系告别各自为政与自由放任的混乱局面,开始步入有规则竞争和制度化合作的新阶段。

——王在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

材料二:APEC在区域合作方面取得的部分成果


——据刘晨阳《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与2014年后的APEC进程》整理

材料三:从全球治理体系来看,目前在经济发展领域主要由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主导。……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

——国际在线网(2016114日)


(1)据材料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显著特点。维持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的两大经济支柱是什么?
(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取得的成就。20世纪90年代,中国是如何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
(3)材料三中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发生了怎样的有益变化?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
2021-01-14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20世纪以来,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回答:

《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规定:“联盟会员国有尊重并保持联盟各会员国领土之完整及现有政治上之独立,以防御外来侵略的义务。”。


(1)《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针对国家领土和主权所提出的原则是什么?1919~1922年中国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哪些努力和斗争?
(2)读图1,概括说明华盛顿会议是如何调整列强在亚太地区利益的。

1945年,欧洲战事结束后,盟国坚持对日作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3)根据图1和图2,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什么变化。简述20世纪4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发展反映了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趋势。请用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发展趋势的。
2021-01-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世界之间的经济交流,给人类带来喜和忧,也改变着世界的面貌。阅读下列有关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年12月,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来,考古专家认为,“南海一号”沉船本身就是一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朝年代居多。

材料二   (宋高宗)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外国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税金),皆宽民力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三   17世纪丝绸之路将中国的陶瓷带到欧洲,令西方人惊叹,并在长期使用铁制品的欧洲引起一场“餐具革命”……贵如珍宝的瓷器的高额利润,也刺激着欧洲人试图破解制作秘密。1708年药剂师约翰·弗里德里希·伯特格尔用7种矿物混合烧出了白色透明的容器,这一天便是欧洲瓷器的诞生之日。

—2011年8月30日《广州日报》

材料四

十八世纪欧洲生产的瓷器


(1)根据材料,归纳概括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对新土地进行殖民和占有,……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2)依据上述文字材料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3)根据材料描述英国对外贸易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种状况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4)据材料图片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主要表现。中国为应对全球化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020-03-2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贸易数据表


——摘编自王晓明《世界贸易史》

材料二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富有东方特色的商品和手工技术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1863年,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改革海关建制,提高了关务行政效率。洋务运动时期,王韬提出“潜夺其利权”和“翼护”对外贸易商人“利权”的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中国对外贸易额1978年为206亿美本,2016年达到3。685万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外贸压力趋紧。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连续23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就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9-09-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历史学家往往会杜撰出名言警句来表示历史的运动或潮流。例如,“工业革命”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

——查尔斯·辛格《技术史》

材料三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攻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四   下列图片是两个国际组织的标识



(1)据材料一,举例说明“他们(西方)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的史实,并概括其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在动力、交通和电讯方面的重大科技成就。
(3)指出材料三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美国20世纪30年代一历史事件最能体现该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主要措施?
(4)材料四中的国际组织分别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图二反映的趋势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9-06-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现代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几经变迁。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1)图反映了19世纪后期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和贸易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英国取得如此地位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
(2)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这个体系的三大经济支柱是什么?
(3)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两极格局结束后,威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4)当今世界政治领域呈现的最主要趋势是什么?
(5)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式变化,你认为我国应当如何积极应对?
2019-05-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