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历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下面是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子讲学处——杏坛。

假设你是孔子的学生,请简述孔子当年讲学的主要内容。

(2)儒家学说创立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填写下列表格。

时代人物主要思想主张
战国孟子
荀子
南宋“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张之为三纲,纪之为五常”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3)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概况指出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思想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4)与老子、孔子同时代,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诞生。他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面对世界,面对人。

古代希腊哲学家是如何关注人自身发展的,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加以说明。

2018-11-0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下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创立儒家学说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孔子学说在全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自《论语》

材料二: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

材料三:“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从二十世纪开始,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材料四:据新华社伦敦10月22日电:当地时间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学说的主要内容。

(2)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康有为是如何利用孔子及其学说为维新变法服务的?

(3)据材料三分析,为反对利用孔子作为复辟帝制的“敲门砖”,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了哪一运动?这一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全球广泛开设会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5)在全球化的今天,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学说?

2018-09-0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第一学期岚皋县岚皋中学历史必修三人民版第二次月考试题
3 . 后人将孔子提出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和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归纳为“三纲五常”。
2013-11-25更新 | 7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宁海外语校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填写下列儒家思想发展简表的相关内容:

时代人物主要思想主张
春秋仁、礼
战国孟子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汉代董仲舒
朱熹理的学说

材料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予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填写材料一空白处: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

——《朱子语类》

材料四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他提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摘编自2014—2015学年度《时事》第二期

(1)材料一中的三位思想家分别是谁?

(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对儒学的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熹治学的方法。

(4)根据材料四,概括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6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迹阴阳终岁之行,以观天之所亲而任

——《春秋繁露》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南宋以后儒学的地位又有何变化?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二程说:“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所以,二程的“理”也包括自然之理。而且程朱理学不仅讲“理”,还讲“即物穷理”。这些思想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刘完素的《伤寒直格方》开头第一句便是“习医要用直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凡例》中也说:“(本草)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材料三   下图为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画中题诗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据材料一,孔子以儒家的哪一主张作为标准对古诗进行了删减。结合所学知识,文中的“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的程朱理学思想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体现宋代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3)材料三中的《墨竹图》代表中国古代绘画的哪一表现形式?其突出特征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哪位思想家对自己一生的概括?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9 .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体现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相关主张。

材料二       ……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产生的背景。

材料三       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依据材料三,请用一句话概括陈独秀的观点,并指出其论证的理论依据。
2018-09-10更新 | 3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等四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卞孝萱《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理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力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关于儒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目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学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